系列专题:《提高网站点击率的圣经:在线为王》
慢慢地,时间概念也变得模糊起来,我常常花上数小时对数据进行挖掘分析,有趣的地方很多,偶尔也能发现与直觉完全相悖的方法和结论。有时我甚至没有足够的时间去完成我的本职工作。正是基于这一点,我决定辞掉原有工作,转投到Hitwise 。最终,我成了Hitwise 研发部的经理,专门为其他用户传授如何有效地使用数据资源,最大化地利用网络竞争优势的力量。

关于数据资源 本书的故事情节及案例都是基于Hitwise 竞争情报服务公司(Hitwise Competitive Intelligence Service )的数据资源撰写而成。如果没有特别说明,书中的分析、推理都是基于美国样本而展开的(其他数据来源还包括英国、中国香港、新加坡、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这一样本由1 000 万余名美国网民及其日常网络行为构成,样本的采集方法有两种。其中主要的方法是基于与全美国互联网服务提供商所达成的协议,对7 500 多万的网络用户进行匿名处理, 并整合统计其使用数据。数据来源于众多区域互联网服务提供商。互联网服务提供商的样本包括多个选择性使用的专门小组,或者接受调查并提供人口统计信息的网络用户群体。这一信息使得我们可以对访问各种网站或网站类别的用户进行人口统计和心理描绘的报告。互联网服务提供商和选择性使用的数据每天更新,提供以往的使用资料;搜索词条数据每周更新;人口统计和心理描绘数据以连续4 周的平均使用率为基础。 关于隐私权 当我向新闻界或商界的朋友首次谈起我们的数据资源时,最常碰到的问题就是这样搜集数据是否侵犯了终端用户的隐私权?在这里我首先要指出的是,保护终端用户的隐私权是企业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的重要前提。通常,我们会通过两个机制来实现对用户隐私权的保护。第一,数据收集部门会对原始数据进行匿名整合处理。这样一来,前向及后向部门都无法再将数据资源和具体用户对应起来。实际上,企业所进行的一切活动都是围绕着整合资源、发掘规律而展开,绝对不会去打探用户的个人隐私;第二,对于搜索关键词等方面的数据,我们也会进行相应的保密处理,删掉与身份识别相关的一切信息,如电话号码、信用卡号码、社保卡号等。所以说,我们的样本绝不会侵犯终端用户的隐私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