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职场经:8小时工作,24小时思考》
这天,主编宣布说,准备在十一黄金周前的那期杂志上新增一大块篇幅,做一个主题为"假日经济"的策划专题,时间已经不多了,希望所有的编辑人员本周内把工作重点侧向于这方面,组一些相关的稿件。 到了下周,主编按例召开编务会议。其实这虽然是一个例会,主编也没有特别声明什么,但大家应该知道,这个例会与平时有所不同,它肯定直接针对的就是"假日经济"这个专题。 而小陈却没有这样的意识,别人报告工作的时候他也没有注意去听。主编让他谈谈自己的工作,他还是按照以前的老规矩,打开准备好的述职纪要,先汇报自己上周拜会了某某企业的某某老总,进行了人物专访,题目已经拟好,请主编审阅,稿子在本周就会出来;另外,自己已经与几个知名商界人士约定了时间见面,下一期的稿子没有问题;然后,他又说到财经快讯的采编,哪些是无偿信息,哪些是有偿信息,有偿信息这一块的势头持续增长;他还报告说正在与一位企业家谈合作,准备共同搞一次什么样的活动;最后,他还谈了一些工作上的琐事,比如说费用问题、设备问题……
![第30节:What--我要做什么(2)](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6/0206071826753280.jpeg)
主编终于忍不住打断了他的报告,不客气地说:"这些事情会后单独再来找我。现在,我想听听,上周我说大家要多做一些和‘假日经济‘相关的稿件,你完成得怎么样了?有什么困难没有?谈谈你对这个专题的想法吧。" 看看,小陈对上级说过的话当耳旁风,根本就没有搞清楚这次开会最首要的议题是什么。他按照常规,汇报了自己的本职工作,也表现了自己的功劳,可是主编却没有对他加以赞赏,对他汇报的那些工作也兴趣不大。这是因为,他从一开始就把工作的主题和目的弄错了,所以,他做得再多、再好也没有用。主编感兴趣的不是这些,会上要解决的问题也不是这些。 只有明确了会议的主题,明白了自己要干什么,小陈才能正确有效地来进行自己的工作。 我们还来说说小陈,假设他确实做完了主编说过的任务。这时候,他如果只是说:"我组了三篇稿子,待会拷给你。"那他的这个工作也算是失败了。尽管他完成了上级交待的工作任务,但却"毫无功劳"可言。 他应该思考一下自己做这项工作的意义:这个专题是主编亲自策划的,他想利用十一黄金周的契机,大炒一下"假日经济"这个话题,能够引发社会上的广泛讨论就好了。而且,这一期的策划专题如果成功的话,主编一定会以此为基础建立一个固定的重头栏目。而谁负责的栏目最多、最重要,谁的利益就多,以后的前程也更光明。既然如此,就看谁的稿子质量、谁的方案更能打动主编,谁就会是以后这个专题栏目的主力编辑。 想清楚了这一点,他对于这项工作就不会等闲视之了,就会集中自己的精力,不但在工作的"量"上面完成任务,还在"质"上多下功夫,做出比别的编辑更精彩的稿件出来。这样,他就很可能在所有的编辑中脱颖而出,得到主编的重用。 事实上,想比做往往更重要。想清楚了自己要做什么,你才会做对,做得更好。没有哪个上级会喜欢那种搞不清状况瞎忙活的员工,因为到头来,他还得帮你擦屁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