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大国金融方略:中国金融强国战略和方向》
2.创造条件促进人民币可兑换 目前,人民币国际化的时机日益成熟,区域化是首选方式;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之前,应该力争在亚洲成为关键货币。亚洲存在四大核心货币:人民币、日元、韩元和新加坡元,南亚地区都盯住新加坡元,东北亚地区都盯住其余3种货币。在这4种货币中,日元和新加坡元是可自由兑换的。韩元和人民币目前还不能自由兑换。人民币不可自由兑换,阻碍了人民币在亚洲债券市场和金融市场上发挥核心作用。而且,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也必然包含着离岸金融业务的大力拓展。人民币资本项目下自由兑换是上海成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前提条件。 阻碍人民币资本项目下自由兑换的主要障碍是我国金融市场发展滞后,其波动幅度远大于、而其广度和深度又远不及西方金融市场。当外资大量地涌入,就必然形成泡沫;而一旦外资撤离,又势必导致人民币汇价大跌。因此,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不能操之过急。这表明,人民币成为亚洲地区的关键货币,与中国金融市场发展滞后已形成一对矛盾。近年来,我国面临着顺差不断加大的压力,这一格局短期内将难有大的改变。笔者认为,眼下要做的工作,就是积极创造条件提高人民币的可兑换程度。 第一,加快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在短期内,我国出口导向性的格局以及加工出口占主导的格局将不会发生大的变化,这也就意味着我国贸易顺差格局不会改变。目前,跨国公司的出口占中国出口的58%,原材料和中间品的进口与制成品出口之间存在的差价必然成为贸易的顺差。这种情况,必然增加中央银行的外汇储备和基础货币发行,这种宽松的资金供给环境将有利于资本市场的繁荣与发展,可乘机推出创业板市场和区域性柜台交易市场,迅速扩大中国资本市场的规模和容量,提高资本市场的深度和广度。 第二,充分利用国际资本流入的机遇,稳步开放资本市场。在中国经济保持稳定高速增长和人民币升值预期不变的情况下,外资流入趋势在短期之内是不会改变的。最近几年,我国FDI都一直保持着600多亿美元的规模,在未来可预见的3~5年内,这种格局不会逆转。我们要做的工作,就是把握好开放的节奏,维护国内资本市场稳定发展,防止国际热钱兴风作浪。
![第72节:资本项目开放与国际资本流动(2)](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6/020607183485725036.jpeg)
第三,扩大人民币在"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和北部湾地区国际贸易中的国际结算业务,推进人民币在我国周边地区的自由流通。目前,此项工作刚刚开始试点。金融主管部门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和提供政策支持,鼓励大连、天津、青岛、上海、宁波、厦门、广州和深圳等沿海城市的金融机构大力开展人民币国际结算业务。与此同时,把上海和香港建设成为人民币离岸金融中心,鼓励外国公司到上海和香港发行以人民币计价的公司股票和债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