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大国金融方略:中国金融强国战略和方向》
2.人民币稳步升值将利大于弊 人民币升值的不利影响,概括起来无非是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对我国出口企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企业造成冲击。在人民币升值情况下,会削弱我国出口产品的价格竞争力;若要维持出口产品的外币价格不变,则势必挤压出口企业利润空间。实际上,我国出口产品大多数属于居民日常用品,对于较高收入水平的发达国家居民来说,需求的价格弹性较低,产品涨价不会对销售额产生大的影响,只可能影响到销售量。实际上,如果产品价格能够卖贵一些,而销售收入并不因此下降,何乐而不为呢? 第二,不利于我国引进境外直接投资。在人民币升值后,会使外商投资成本上升,可能会引起投资转向其他发展中国家。笔者认为,多年来我国通过提供各种超国民待遇以吸引外资的政策,并不是什么好政策。其实,我们早已不需要过多的外资了,中国外汇储备全球第一,在这种"大进大出"、"出大于进"的政策背后,反映的不过是中国资本运营能力整体低下的现实?。当然,本币升值虽然可能增加外资成本,但在人民币保持稳定的慢速升值预期的情况下,也有利于国际资本流入,两种影响很可能相互抵消。

第三,影响国内金融市场的稳定。在人民币升值的情况下,大量国际热钱就会乘虚而入,大肆炒作人民币汇率。其实,控制热钱流动有很多办法。只要政策处理得当,我们完全能够做到"关门打狗",充分利用热钱搞活和做大国内资本市场。不过,这对有关部门的政策制定者确实是一个智力上的考验。 第四,巨额外汇储备将面临缩水的威胁。人民币升值导致外汇储备账面损失,但这一损失不是升值造成的,更与升值快与慢无关。而是人民币的价值,即购买力,与价格,即汇率,两者脱节造成的,人民币购买力与汇率不符,这损失已实际存在,不是账本不反映就不存在的,就如我们通货膨胀了,但是账面没有损失,当我们重新估价后出现损失,肯定不是重新估价的错误。这个问题,需要从调整外汇储备的结构入手解决,具体在后面详细论述。 第五,加大国内就业压力,影响社会稳定。对于中国城乡严重分割、"二元经济"特征明显的人口大国来说,就业始终与社会稳定紧密相连,这确实是一个大问题。我国低层次的劳动者队伍庞大,近乎处于一种无限供给状态。多年来,中国充分利用这种廉价劳动力优势,将中国建立成为"世界工厂",因此吸引了一大批跨国公司来华投资建厂。这种状况,说白了实际就是中国为跨国公司廉价打工。而且,这种"两头在外"的经济模式,必然产生国际收支顺差。笔者认为,中国不能永远满足于充当外国打工仔的角色。因为,这种不合理的国际分工,隐含着这样的恶性循环:劳动者工资收入低,加之他们闲暇时间少,导致不能接受良好的教育,这种状况又反过来制约了工资水平的提高。这种恶性循环产生了一个更严重的后果,就是在广大老百姓收入水平普遍低下的情况下,中国内需根本无法启动,建立"消费驱动型"的经济模式根本无从谈起,这又必然导致国内产能过剩,企业被迫努力低价向国外出口,从而形成了中国特色的"高储蓄,高投资,高出口,高增长,低工资,低消费"的经济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