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大国金融方略:中国金融强国战略和方向》
亚洲金融合作给人民币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东亚贸易自由化和投资便利化需要一种区域货币作为媒介。中国正在成为亚洲经济的领导者,有责任带动地区经济发展,并扩大地区大国作用,这为人民币成为区域货币奠定了基础。在区域货币合作中,存在日元和人民币主导权之争。从短期看,现阶段中国参与建立"10+3"的货币联盟,人民币争取发挥重要作用,但作用暂时会难以超过日元;从长期看,与日本相比,中国在东亚政治外交中不存在历史遗留问题,政府负责任的态度也得到了大多数国家认可。在区域货币联盟已是大势所趋的情况下,通过在联盟内合作和斗争、并灵活性地处理有关问题,是能够形成有效制衡的。 不难预见,只要我们方向对头,操作策略又得当,到21世纪中叶,人民币很有希望单独成为与美元和欧元"三足鼎立"的格局;或者在亚洲货币中发挥主导作用,形成美元、欧元和亚元并驾齐驱之势。在未来10年里,人民币具备了跻身日元、英镑这样第2层次国际货币的发展潜力,和日元一起在世界货币体系中代表亚洲一极。当然,这需要中日两国政治家不计前嫌,求同存异,灵活处理问题,以共同应对美元和欧元的挑战。

3.人民币具备国际化的条件 目前,人民币已经具备成为国际货币的基础条件。 第一,中国经济转型需要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这次全球金融危机标志着我国以廉价劳动力和资源"赚美元"时代的结束。美联储滥发美元救市,已为美元的再次泛滥成灾埋下了隐患。从中长期看,美元贬值将是一个常态,继续维持美元依附型经济模式,不利于我国经济的稳健发展。而且,我国经济正在向内需驱动型经济转型,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是实现这一转型的现实需要。 第二,中国经济已基本具备人民币国际化的实力。中国经济总量位居全球第三,广义货币总量位居全球第五。如果按购买力平价?计算,中国经济很快将与美国平起平坐。2008年,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占世界贸易总额的比重为7.7%,居世界第3位,我国已是名副其实的对外贸易大国;而且,这种贸易在亚洲地区已有较强的人民币贸易结算要求。另外,截至2008年底,我国已有1.95万亿美元外汇储备,能抵抗人民币自由兑换后国际资本非正常流动的冲击。还有,我国资本市场初具规模,绝大多数蓝筹股上市公司、包括金融机构国有股东占控股地位,具有较强的抗攻击能力。 第三,目前全球金融危机为人民币国际化创造了良好的时机。在正常情况下推出人民币国际货币本位币,必然会遭受美国政府的打压。当年欧元出台,美国不惜动用一切手段遏制欧元就是一个例证。但是,美国正处于金融危机旋涡的中心,在货币问题上打压中国一定会力不从心。目前,美元遭遇严重的信任危机,为防美元危机扩散,各国国政府正在谋求更安全币种和储藏货币的多元化。人民币国际货币本位币的适时推出,适应了当前国际金融发展的潮流和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