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大国金融方略:中国金融强国战略和方向》
2.中美建立战略经济对话机制 (1)中美战略经济对话机制的由来。中美战略经济对话是2006年9月由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和美国总统布什发起设立的,是中美现有20多个磋商机制中级别最高的一个。中美战略经济对话始于2006年12月,每年两次,轮流在北京和华盛顿举行,迄今已成功举办了5次,在宏观经济、环境保护、能源节约、贸易促进、反对贸易和投资保护等领域取得了众多成果。 (2)第一次对话:多项合作,成效初见。2006年12月14日至15日,首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在北京举行。双方围绕"中国的发展道路和中国经济发展战略"主题,就城乡均衡发展、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增长、促进贸易和投资、能源、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等5个专题、11个分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中美在促进美国对华出口融资便利协定、中国加入"未来发电计划"政府指导委员会、中国加入泛美开发银行、启动双边航空服务谈判等方面达成了实质性协议;在中国设立纽交所和纳斯达克代表处;并在有效保护知识产权、加强法治和消除贸易与投资壁垒、加强能源安全,环境保护和医疗以及加强在高科技贸易、知识产权保护、市场经济地位和结构性问题达成共识,并签订价值5?5亿美元的四单合同。 (3)第二次对话:达成4项新的原则。2007年5月22日至23日,第二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在华盛顿举行。双方围绕服务业、投资与透明度、能源和环境、平衡增长和创新等议题进行讨论。中美在扩大合资证券公司业务范围,提高QFII投资额度的、全面开放货运航权、削减或酌情取消环境产品和服务的关税以及非关税壁垒、扩大人民币日交易浮动区间等问题上达成协定。成果包括:中国进一步开放金融服务业;在2012年前将两国间的直飞航班增加1倍;宣布启动中国旅游团队赴美旅游的联合声明;中美争取在中国合作开发15个大型煤层气项目,以推进清洁煤技术;以及两国在养老金、失业保险、知识产权等领域达成的协议或备忘录等。
![第29节:中美经济战略对话与合作(3)](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6/020607184034547412.jpeg)
(4)第三次对话:达成31项共识。2007年12月12日至13日,第三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在北京举行。双方围绕"抓住经济全球化的机遇和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这一主题进行了深入探讨,这次对话的特点在于中美双方超越了短期经贸热点问题的简单关注,从战略高度对长期的中美经贸关系发展进行了综合思考。双方就金融服务业、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能源和环保、透明度等8个领域开展合作达成了31项共识,签署了多项协议。双方在金融服务业开放问题上取得突破,包括中方允许符合条件的外商投资公司包括银行发行人民币计价的股票,允许符合条件的上市公司发行人民币计价的公司债券,允许符合条件的外资法人银行发行人民币计价的金融债券等;在食品、药品、医疗产品等多个项目上签署了促进出口安全的备忘录;在环保领域签署一项新的协议--加强发展生物质资源转化燃料领域合作的谅解备忘录;同意建立工作组,研究两国能源和环境领域的10年合作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