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大国金融方略:中国金融强国战略和方向》
事实上,中美关系正在逐渐走向一种相对平衡的稳定状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总量占全球比重已经由1978年的1%上升到2008年的7%,2006年成为最大的外汇储备国,2007年中国已经超过德国成为世界上第三大经济体。中美两国实力的对比,从存量和静态的角度看,仍然是美国强、中国弱,美国经济实力为中国的4倍。但从增量和发展的角度看,中国发展速度比美国快。尤其是近年来,中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越来越多的国际性重大活动交给中国来承办,各国领导人越来越频繁地来到中国,各种国际组织中也出现了越来越多中国人的身影。以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为例,中国强大的经济实力、政治影响力、民族凝聚力得到了充分展示。总的来看,中美两国实力的差距正在逐渐缩小。 西方国家对中国的评价,由10多年前的"中国崩溃论",到后来的"中国威胁论",再到近来的"中国机遇论"和"中国责任论",这种议论本身反映了中国国际地位的上升。关于中美关系的发展,从"友好的非盟国",到"战略竞争者",再到"负责任的利益攸关方",这些定性词汇都是美国提出来的,其背后也反映了中国影响力的提升。在此背景下,美国对华政策也发生了变化,在一些美国人眼中,"中国问题"变成了"中国崛起问题"。Chimerica也好,G2设想也好,都是在这个背景下提出来的。Chimerica的概念,首先是从金融领域提出来的,即中国是储蓄国,美国是消费国。但其影响迅速超越了经济领域,并引发了"中美战略结盟"等思想。伴随着反恐、气候、能源和环保等全球性议题日益突出,中美必然要在这些领域中开展深层次合作。 在美国政府的议程上,应对金融危机、缓和美俄关系、稳定阿富汗和伊拉克局势等都是非常紧迫性的问题,保持中美关系稳定符合美国利益。中美关系问题可能主要集中在双边经贸领域。在当前金融危机不断蔓延的情况下,美国国内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可能会影响对华经贸决策的环境。同时,中美关系中存在的知识产权、人民币汇率、环保和人权等问题,依然经常性地导致两国关系产生摩擦。由于民主党同时控制着国会,奥巴马决策时受到的限制相对较小,因此,一旦出现问题,对中美关系的破坏性就会很大。但从总体上看,"战略上稳定、战术上摩擦"将成为未来中美关系的一个显著特征。
![第28节:中美经济战略对话与合作(2)](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6/020607183990812188.jpeg)
总之,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中美合作主要基于阶段性的共同利益,而非共同的价值观,这种利益导向的合作关系具有一定的脆弱性。目前在意识形态上出现的所谓"北京共识"和"华盛顿共识"的对立,实际上反映了双方在战略利益上的根本分歧。这需要政治家能够彼此尊重和照顾对方核心利益,理解和尊重对方对政治制度和发展模式的选择,将这种利益导向型关系引入到一个相互理解和包容对方价值取向的轨道,这是一个正确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