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大国金融方略:中国金融强国战略和方向》
投资银行是指资本市场中提供资本运作服务的金融中介。相对于商业银行的保守,投资银行更加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前者主营存贷款业务,提供间接金融服务;后者主营证券业务,提供直接金融服务。直接金融的一个特点,就是在信息充分披露条件下投融资双方自担风险,也就是说,投资银行主营业务为"雁过拔毛",自己较少承担风险。但要将"雁毛"顺利收于囊中,就必须善于"运作"。 所谓"资本运作",本意是指对资本的专业化运营和管理,包括融资和投资两个方面,即"把钱借进来和投出去"的意思;但是投资银行玩的都是人家的钱,一般较少动用自己的真金白银。这里的"运作",字面上是"中性"的,不知何时开始有了"贬义",这已无从考证。 资本运作的典型形式是股票首次公开发行(IPO)和并购(M&A)。为了顺利开展IPO和 M&A等业务,投资银行往往要对企业实施"重组术"。"重组"具体表现为核心业务"分拆"和不良资产"剥离"等形式,表面上是资产重组,实际上是利益重组;即通过重组企业资产负债结构,进而重组当事人的利益结构。此外,投资银行还常用"分散"和"对冲"等手段进行资产组合风险管理。有时,投资银行也"操纵"市场,以获取超额利润。尽管"操纵"为法律和道德所不容,但总是屡禁不止。因此,所谓的"投行思维",无非是金融巨头凭借资本优势,灵活实施各种"资本运作"技巧、获取垄断利润的思维。这种思维,既可作为进攻性武器,也可作为防御性手段;扩张时能用,防守时也能用。

美国是名副其实的投资银行王国。经过200多年的演变,美国拥有当今世界上最发达的以投资银行和资本市场为主导的金融体系。在资本市场上,投资银行是灵魂、核心和枢纽;一定意义上,投资银行也是美国国家机器的灵魂、核心和枢纽。在美国,投资银行作为一个资本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产业,不仅云集了最优秀的人才,而且广泛应用各种先进科学方法,例如数学方法、物理学方法、现代系统论和控制论方法等。但奇怪的是,在美国很难找到一本《投资银行学》教科书,原因据说是华尔街宁可口口相传,也不愿意留下文字而泄露商业秘密。 的确,华尔街有着太多鲜为人知的秘密!从华尔街到华盛顿,有着无数或明或暗的通道,投资银行家们经常在政客和金融家之间不停地转换角色。通常情况下,世界银行行长、美联储主席和财政部长人选,要么来自投资银行,要么来自国防部。现任世界银行行长佐利克和美国财政部部长保尔森就是明证。"今天是行长,明天是部长;今天是部长,明天是行长。"--80多年前列宁抨击金融资本全方位渗透于资本主义国家机器时描述的情景,依然是当今金融帝国的真实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