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大国金融方略:中国金融强国战略和方向》
第六,金融的发展必须要有创新。美国金融危机,问题虽然出在金融衍生品上,但有人认为美国和西方的那一套行不通了,对于金融创新和金融衍生品发展有所怀疑,这实际是不对的。从总体上看,这一次金融危机主要是场外资产证券化产品(如MBS、CDO)和保险产品(CDS)出了问题,而场内衍生品交易基本正常;而且,美国场内衍生品,如股指期货、股票期权交易,还起到了稳定证券市场的功能,这也就是为什么去年我国A股市场跌幅高于纽约证券交易所和纳斯达克市场跌幅的一个原因。所以我们要做具体的分析,不能"因噎废食"。现在大家有了一个共识,就是在加强监管的同时,需要加快发展我国场内金融衍生品交易。不久前,我国推出了黄金期货、钢材期货交易,这是一个正确的决策。我们应该继续开发更多的金融衍生品和加强金融衍生品的风险管理。 第七,鼓励金融机构关注弱势经济服务和启动农村市场。目前,我国农村地区金融服务密度明显低下,金融机构网点覆盖率低,金融供给不足,这已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一大问题。我国农村地区既需要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和资金互助社等新型金融机构,也需要保险公司大力开发农村保险产品。农村金融服务机构应该担负起社会责任,提高服务水平,满足"三农"资金需求,提高农民生活和福利水平。 三 让我高兴的是,上述问题在徐洪才的新著《大国金融方略》一书中都有所论述。我只是借《大国金融方略》这个大题目,有感而发,提出几个人们关心的热点问题,算是一家之言吧。 我和徐洪才相识,要追溯到十几年前,那时他在人民银行条法司工作,由于是我分管的部门,接触较多。他勤奋好学、思路敏捷,业务娴熟、文笔不错,善于研究,看得出后生可畏。后来,他到资本市场一线工作,几年前又回到高校教书育人。在此期间,他作为一名年轻的金融专家,出版了几部著作,送我看后,觉得这么多年,他在金融学领域已经积累了深厚的理论功底,且比较务实。他所研究的问题很有深度,见解很有见地。 《大国金融方略》发表在全球金融海啸发生发展之时,我认为是一本难得的好书,是当今金融学科领域里的一部好教材。说好是因为该书在历史与现代、理论与务实、个案与一般的分析与研究上,较为成功。该书不仅较系统地总结了国际金融历史经验,既包括英镑和美元称霸世界的历史,也包括所谓日本"金融战败"和新兴市场国家金融危机的经验教训;难能可贵的是,该书对我国金融改革与开放中的诸多宏观和微观问题,都作出了深入的研究分析,并大胆地提出了中国金融改革和金融体系建设的设想。 虽然书中有的观点我认为需要探讨,但这部著作仍可以给我们很多新的启发,对于初涉金融学的读者来说是一个启蒙,对于金融理论研究者和从事金融实际工作的同志来说,也是大有裨益的。

以上有感而发,是为序。 2009年初春,于北京金融街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