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善用赞美的13种方法:5分钟打动人心》
因此,如果一个人成功了,你否定其过去,事实上更能彰显他现在的成就。也正因为如此,"为了肯定今天,适当否定昨天"已成为许多记者常用的招法。 "某某小区去年还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今年绿草茵茵,到处开满了鲜花,小区绿化成就斐然……" "某某工厂将废物利用,制成玩具,既净化了环境,也增加了效益。而以前,废物的处理都是直接倒掉,既污染环境,也造成了极大的浪费……让我们采访一下老总,看看他们是如何改进的……" 这样的报道,你是否似曾相识?

2007年6月北京电视台的一期电视节目《神州音话》中,两个私交甚好的演员互谈感想,其中一位说道:"我们第一次见面是在齐齐哈尔话剧团,我就对他印象不好,我是爱干净的,床总是特别干净,而他属于那种把被子一捋就钻进去睡,把被子一掀就钻出来的那种。后来,我最佩服的就是他了……" 在公开场合,记者或许会让你谈谈对朋友的印象。此时,全说好话,有吹捧的嫌疑;多说缺点,又得罪朋友。这种情况下,你不妨运用"先抑后扬"的方法。从否定到肯定的评价,不仅能增强谈话的吸引力,同时也显得真实可信。 2008年初的一次聚会上,北京理工大学的刘老师对我说:"这么多年过去了,你还是那么有活力。记得你刚毕业时显老,现在却越来越年轻……" 刘老师的这番话说得我心花怒放,虽然否定了我的过去--显老,但毕竟是肯定了我的现在--看起来年轻有活力嘛。 需要注意的是,前面的否定是为了后面的肯定做铺垫,所以,如果前面抑得过低的话,后面必须扬得意外,才会有好的效果。 有一则关于唐伯虎的民间故事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一豪绅大摆筵席为老母祝寿,请唐伯虎赴宴。酒酣耳熟之际,众宾客纷纷祝贺,说了许多华贵的绮丽贺辞。这时,再美好的辞令也显得很平常。唐伯虎来了一回"耸人听闻",他向主人献了一首诗。唐伯虎慢悠悠地对着寿星念道:"这个婆娘不是人。" 听完第一句,举座皆惊,大家以为唐伯虎醉酒失礼,都不知该怎么办。唐伯虎还是慢条斯理地念下去:"九天仙女下凡尘。" 宾客拍掌称绝。唐伯虎又念:"生下儿女都是贼。" 刚缓和的神经又绷紧了,大家又被镇住了,鸦雀无声,听他念下一句:"偷得蟠桃献母亲。" 唐伯虎在公众场合露的这一手,别出心裁,自然语惊四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