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善用赞美的13种方法:5分钟打动人心》
第一章 赞美是一种锐利的武器 第一节 指责和抱怨能为你带来什么 ○ 无论别人错得多么离谱,都不要指责和抱怨,先抽出哪怕一分钟的时间,问问对方为什么这么做。当你了解了背后的原因时,你就不会对结果感到吃惊了。

○ 抱怨最容易毁掉我们的生活,使我们情绪低落,使我们心中充满了阴霾,使我们痛苦而不快乐。 5分钟打动人心 第一章赞美是一种锐利的武器 1.指责并不能改变他人 没有人愿意责备自己 任何人做任何事都认为自己当初是做了正确的选择:过激者认为自己是迫不得已,懦夫认为自己非常谨慎,而守财奴则相信自己很节俭……每个人都对自己的行为有着自认为合理的解释,即使他是完全错误的。 子曰:"已矣乎!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孔子说:"算了吧!我没有看到过能发现自己的过错就在内心责备自己的人呢。"可见,能够大胆承认错误的人寥寥无几。一个人在内心深处是不愿意责备自己的,谁愿意承认自己是错误的呢?每个人都能够为自己的错误行为找出一大堆的理由。即使一个人知道自己犯了错,也不愿意在公开场合承认这一点,更不愿意别人当面指出。如果有人当面指责,他会立即调动全部的智慧和力量来辩解。 所以,指责和抱怨他人是没有用的,除非他自己想明白。正如卡耐基所说:"一百次中有九十九次,没有人会责怪自己任何事,不论他错得多么离谱。我们用批评和指责的方式,并不能使别人产生永久的改变,反而会引起愤恨。不要责怪别人,要试着了解他们,试着明白他们为什么会那么做,这比批评更有益处,也更有意义得多。" 你忽略了背后的原因 这个世界的一切结果都不是无缘无故产生的,任何人做任何事,都有他的原因和理由。你之所以批评和指责他,往往是因为没有搞清楚其背后的原因。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的布莱德雷将军奉命执行一次危险而紧急的任务。于是,他立刻召集手下将士,让他们排成了一个长列。 "这次,我们的任务既艰巨又危险!"布莱德雷瞟了大家一眼,"哪位愿意冒险担任这项任务,请向前走两步……" 此时,适逢一位参谋递给他一份最新的战报,布莱德雷和参谋交头接耳了片刻。等他处理完战报,再次面对行列中的众将士时,发现长长的队伍仍是一条直线,没有一个人比旁边的人多向前两步。 他按捺不住情绪,生气地说:"养兵千日,用兵一时,现在情况紧急,竟然一个人都没有……" "报告司令!"只见站在最前排的人满脸委屈地说道,"我们每个人都向前跨了两步……" 这时,布莱德雷将军意识到,自己错怪了这队勇敢的士兵。 你也不想错怪别人吧?那好,下一次在你批评别人之前,一定要先全面了解情况。如果不分青红皂白地急于批评和指责,就容易造成对别人的伤害。所以,我们需要改变不经分析就轻易对别人的做法进行对错判断的习惯。 众所周知,法庭上要确定一件事情的对与错,往往要做大量细致入微的调查工作,也就是先假设是无罪的,通过分析各种原因,找出人证物证,再做定论。在日常的人际关系中也是如此,无论别人错得多么离谱,都不要指责和抱怨,先抽出哪怕一分钟的时间,问问对方为什么这么做。 全然的了解,就是全然的宽恕 在我们这个地球上,生活着各种不同肤色、不同生活习惯、不同宗教信仰的人。哪怕是同一件事情,不同的人可能有完全不同的看法,即使是同一个人对同一件事情,从不同的角度或不同的时间来看,也可能会得出不同的结论。一个人做一件事情,其背后的原因往往是复杂多样的,需要了解和分析才能得到答案。 有时,是个人掌握信息多少的原因。例如,手下与领导的看法不同,多数情况是领导掌握的资讯更全面,所得出的结论大都符合企业的长远利益。 有时,是因为个人理解能力有强弱之分。比如,你让小孩子去做大人的事情,有时不会令你满意,因为他还不懂得大人的做事规则。 有时,是由于民族和风俗习惯的不同而造成的。比如,你不觉得牛是神圣的,因为你没有生活在印度,如果你生活在印度,会觉得这很正常。你之所以觉得大热天男士穿长袍戴头巾的扮相有点不可思议,是因为你不是阿拉伯人。如果你生活在阿拉伯国家,你会觉得沙特国王衣着得体,当年阿拉法特的装扮也颇有几分英气呢。你之所以认为儿子直呼父亲的名字不太礼貌,是因为你没有生活在美国。我们在美国的电视剧中经常见到儿子直呼父亲:"麦克……"那个幽默而亲切的爸爸不仅不生气,还挺高兴的。而在中国胶东农村,谁若直呼你父亲的名字,你会在他后面追着打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