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王金战育才方案:学习哪有那么难》
考数学时,有人考完以后说某个大题能得满分,结果却并非如此。一个大题12分,结果呢他这儿扣点儿那儿扣点儿,最后只能得个八九分。学生还觉得挺委屈的,这个题明明会做,怎么被扣分了呢?其实是过程出问题了,数学解题的步骤是有分数的,而且这个分数还有比较明确的界定。学生在考试的时候,一定注意这些学科评分的得分点。比如让你求出一个椭圆的方程,你可能不会求,但你只要写上"解:设所求椭圆的方程为x2/a2+y2/b2=1",就很可能得1分,这1分是不需要任何付出的。你要解数学应用题的时候,你做完了,你得写上"答:以上结果是什么",要是没有这句话就被扣分了。 特别是立体几何题,很多学生以为自己会了,能得满分,结果步骤分被扣得比较多,就是因为得分点没突出来。比如说,要求二面角,一般遵循"一找、二证、三求"的步骤:"一找"是指把要求的角找出来。结果我就发现学生做这样的题目的时候,明明把这个角找出来了,他就缺这么一句"所以,这个角即为所求",没有这句话,通篇就看不出来他把这个角找出来了,就会被扣分。"二证"就是你找到这个角了,还得根据相关定理的规定,证明这个角就是你要找的。"三求"就是把这个角求出来,此时应该写上"所以这个二面角的大小为多少",没有就会被扣分。 这几个关键的得分点很容易被忽视。另外还要注意,立体几何的有些定理,比如说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用汉语来表达: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垂直,则直线和平面垂直。但是汉语在解题的过程中就没法儿用了,解题得使用符号语言。有些学生误以为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是三个条件推出一个结论,其实是五个条件推出一个结论(a垂直于b,b垂直于c,b在平面α内,c在平面α内,b和c相交于一个点,则a垂直于平面α),于是你要证明,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垂直,得把那五个条件全写上,再推出一个结论,这个题就得满分。漏掉一个条件就很可能被扣分。

第七,简单题得满分,中档题多得分,难题能得分。大型考试最后的那个难题可用四个字概括--防不胜防。这不是正常人做的题目,正常人也别指望在这个题上能够有多大的收获。有时候放弃也是一种智慧,也是一种勇气。一个数学估计能得100来分的学生,你把重要精力用在最后这个难题上,就大错特错了。高考还有这样一个规定:要是某个题目得分率太低,将被判定为废题。要是高考出了废题,这是一个事故,是要处理的。如果这个题很好,结果全国人民都得零分,这个题还有什么价值呢?所以高考每一个题目的得分率是有一定要求的,最后一题既要难,还得让大家得分率别太低,它总会抛出那么几分,让大家比较轻松地得到。因此高考时,不必费力去做最后一题,但绝不是说这个难题就不能得分。你应该有什么心态呢?反正最后这个题,我也不想做你,那我还怕你吗?无知者无畏,你一不怕它,反而就有勇气了。我也不要求多得分,能得个三四分就行了。可能你突然发现这个题,解出来比较难,但要想得三四分还是比较容易的。我在平常训练学生的时候,有一句话就是"不会也能得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