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义而言,文化包括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物质文化三个层面。 若把文化比作一个由三个圆构成的同心圆,则圆的最核心是宗教,或圆心是宗教,它代表了一个人的终极价值。最里面的一个圆就是精神文化,而中间的一个圆则代表制度文化,最外围的圆,则代表物质文化。 人类的一切活动,最终都是围绕宗教这个圆心的展开。不同的宗教,必然会导致不同的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 伊斯兰教有伊斯兰教的精神文化、制度文化以及相应的物质文化。基督教有基督教的精神文化、制度文化以及相应的物质文化。佛教有佛教的精神文化、制度文化以及相应的物质文化。 不同的宗教代表了文化不同的圆心,但由不同圆心展开的三个同心圆,却有重叠的部分,有的重叠部分很多,有的重叠部分很少。如伊斯兰教文化、基督教文化、佛教文化,三者也有许多重叠的部分,尤其物质文化部分,重叠更多,下来,就是制度文化,有部分重叠,重叠最小的,是精神文化,而圆心,则绝对不会重合,否则,就是一个宗教了。 另外,任何民族实际都是有宗教的。比如汉族,有的同志就认为没有宗教。确实,从表面看,确实没有。但实际是有的,是有宗教替代品的,这个替代品就是对世俗生活的追求。而且汉族的宗教可以看成是散化的,是由一系列世俗的追求构成,包括血缘、面子、权力等内容,其中血缘的比例更大一些。 没有宗教的民族是不可想象的。没有宗教,就没有圆心,生活必然就没有导向,生活也就无法生活,在这种情况下,人的理性必然会为自己寻找一个圆心,尽管这个圆心也有可能在不断变化,但圆心总是有的。

问题是,有的圆心可以引导一个民族走向光明,而有的圆心则会引导一个民族走向地狱。所以,圆心与圆心,总是有区别的。 解释民族与民族之间的发展区别,最主要的变量是宗教,其次是制度,最后是物质。宗教是制度的根,制度是物质的根。 建立在世俗基础上的宗教,也就是追求世俗目标太多的圆心,其制度必然是脆弱的。而脆弱的制度,必然也就导致脆弱的物质。 一个具有强烈正义感的宗教,其制度必然是硬的,其物质也就必然硬。 反过来,强大的物质,也可能为脆弱的制度提供保护,或为没有意义的宗教提供保护,但这样的日子不会太长久。心有问题,最终一切都是问题。 对社会发展而言,最重要的是要选对圆心。没有正确的圆心,就是圆的面积再庞大,也是无济于事的,而且一种可能的情况是,圆心错了,圆越大,这个圆的负担就越沉重,圆的破坏性就越大。一般而言,选心比选制度更重要,而选制度又比选物质更重要。 如何选对圆心,最重要的是打开窗户,虚心学习。看见错了,就马上改。不要明明看见错了,发现前面是悬崖,还为了一块糖果,自顾奔去,这就是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