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跨国经营实践案例与行动指南:海外鏖兵》
2000年随着IT泡沫的破灭,国际网络电信巨头们开始告别增长时代,甚至沦入困境。而华为在国内市场的耕作也接近极限。任正非判断国际化是华为渡过难关的唯一出路。其实,早在"冬天"来临前的1996年,华为已经开始了国际化探索。华为在发展最好的时刻提出了国际化的战略发展方向,得益于当家人的远见卓识,这是关系华为命运的第二次重大选择。 华为国际化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在试水阶段,很难直接见到客户,华为只能通过不断碰壁和参加各种国际展览来推销自己。华为的展台通常规模比国际巨头更大、布置更细致,展出的也是最先进的技术和产品。给客户造成视觉上的震撼效应,从而引起关注。1996年华为在中国香港完成了第一单海外业务,1999年迎来了国际市场上真正的零突破--在也门和老挝正式中标。 在这个阶段,已经发现华为同国际大公司之间的差距。特别是交货时间和研发周期都比对手时间长。1999年华为的海外业务收入占其总营业额还不到4%。华为以机动和策略开辟市场,躲过国际巨头的视线,通过提供一应俱全的产品以及难以置信的低价,尽管"屡战屡败"仍执著地坚持"屡败屡战"的国际扩张。 从2000年开始,华为国际化进入第二阶段,海外市场的增长速度就已经远远超过国内市场的增长速度,同时在国内市场份额基本达到了饱和点。
![米老鼠群星会 ed2000 第33节:距峰顶最后1 000米的踯躅(2)](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6/020607195783129428.jpeg)
华为自2004年开始进入国际化突破阶段,全面登陆欧洲主流市场。大规模海外开拓从2001开始,采用循序渐进的分步式,从局部到全面的推进。早在2006年,已完成亚太、欧洲、中东、北非、独联体、拉美、南非、北美8大区的布点,其中在东欧、独联体、中东、亚太等地已进入主流运营商,并跻身英国电信、法国电信、德国电信、荷兰KPN等全球顶级通信运营商的供货商行列,华为已经超越了北电等竞争对手,进入了全球四强。截至2007年,全球50强运营商中的35家选择了华为作为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