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我们为什么这样开车:开车经济学》
DriveCam的宗旨是"将冒险排除在驾驶之外"。时代华纳有线公司的卡车、拉斯维加斯的出租车、机场豪华轿车租赁公司的轿车等车内都安装了摄像头。安装了DriveCam装备的汽车公司发现公司的撞车率下降了30%到50%。公司认为和旨在提高商务车队的安全记录的传统措施相比,这一措施有几个优势。DriveCam公司的总经理布鲁斯·默勒(Bruce Moeller)告诉我说:早期的办法是给司机提供场地安全训练。"他们过来训练,都很卖力,‘要做好‘。然而过段时间,他们就开始玩命了,他们发现没有撞到别人,也没有人朝自己大喊大叫。这样不错,让你免除了麻烦,很快你又开始犯老毛病。"广泛开展的一项关于"我的驾驶技术如何?"的调查,得到了更多的反馈数据,这项调查是根据1980年提供的电话号码进行的后续调查,不过通常调查都延期或者质量有待商榷,公司副总裁德尔·里斯克(Del Lisk)说道。"电话都是夏天打过来的,主观倾向很强,"他说道。"比如有的电话竟然是,‘我对我的电话账单很气愤,我要打给那个美国电话电报公司的家伙‘"。 鉴于有统计表明,公司的汽车对工人们来说会造成危害,由此可见DriveCam公司的想法合情合理。这种想法来自H.W.海因里希,一位旅行者保险公司的保险投资者,1931年,他写了一本有意思的书:《避免工业事故:科学的探索方法》(Industrial Accident Prevention:A Scientific Approach)。对成千上万的工业伤害进行了研究之后,他发现工地上每死去一个人或者有一个人受重伤,就有29件小事故,或者有300件"几乎让人丧命"但没有造成人员伤亡的事故。他依照所谓的"海因里希三角结构"来分析这些问题,认为要避免三角顶端发生事故,就要处理好底端的很多小事故。 我遇见默勒时,相互寒暄一阵之后,他告诉我的第一件事就是:"如果在你车里安装了DriverCam装备,即便我们根本不认识你,我保证我们能发现一些连你自己都不清楚的会导致交通事故的驾驶习惯。"他在白板上借用了海因里希的三角原理。"你了解29和1,"-分别代表车祸和死亡人数,他说"有证据有力地证明了有人死去,有人遭遇车祸。我们展示的是DriveCam所监视的24/7,即发生的所有类似不安全行为",他指向三角的底部,"可以导致,或者将要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除非你的运气足够好。" 里斯克认为,为了降低DriveCam所谓的"可避免事故"的发生,其关键在于三角的底部,被人忘记的侥幸脱险事故却并不明显,"多数司机都会看用三角形上面的两条边来衡量他们的技术。事实上,真正的判定值应该是底线。"换句话说,司机从车祸和交通罚单的角度来考虑自己的表现,但是车上的乘客的角度是不一样的。"我们所有人,和行人一样,"里斯克说,"像和司机一同乘车,都从金字塔的底部来看待司机,看司机是否握紧方向盘,司机的脚是否牢牢地蹬着车底板。"

我多次在安装了DriveCam装备的车内扮成乘客,一种让人烦忧的行为引起了我的注意-当然是粗心驾驶。在一个视频短片中,司机松开方向盘,以拳击运动员的速度去击打从后视镜中看到的。在任何一段视频中,司机们都尽量睁开眼睛,直着脖颈晃来晃去。"在一段视频中,一辆装满汽油的油罐卡车司机整整眯眼睡了八秒钟,"默勒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