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系列专题:《我们为什么这样开车:开车经济学》
可是,如果人们后来插队,车速的确会更快?或者这种看法只是看上去合情合理而已? 如果说及时插队是一种时尚,只要对他人不造成伤害就不存在交通问题,这种做法也不过是人品的问题,你可能会心存怀疑。道路不仅仅意味着一系列规则和设计,也是我们无数人松散活动的场所。我们每天在一起,像生活在培养皿中,各自没有身份。我们运动和工作,对他人知之甚少。能容纳这么多生命不同走向的人,除了道路,其他地方不可能做到。不同年龄、种族、阶级、宗教、性别、政治倾向、生活方式、心理稳定级别的人,大家都在此自由融合。 我们怎样才能真正了解它的运转方式?为什么在路上如此行事,这样的行为方式对我们来说意味着什么? 某些人倾向于特定的驾驶方式吗?男女之间有何区别?似乎按照常理,在过去几十年里司机变得越来越横冲直撞,越来越不文明,为什么会这样?道路是社会的一个缩影吗?或者其本身就有一套自己的规则?我的一位朋友是名小心翼翼的拉丁语老师,他曾告诉我,他开着一辆体面的丰田花冠轿车,无视前面那个开着十八轮卡车的司机,有意插进了队伍,因为他认为这辆车是在霸占道路。让这个彬彬有礼的乡下学者变成了收费处的恶霸(你用后挡板撞我?),这种神奇的力量来自道路吗?或者他内心深处就是一个魔鬼? 越加思考,或者花越多的时间来考虑交通问题,更多这类让人困惑的问题就会浮出水面:为什么在路上一个人无缘无故就赶上堵车?为什么事故仅仅维持10分钟,造成的交通堵塞却长达100分钟?空出其他人正在等待的车位真的需要那么长时间?还是仅仅看上去需要这么长时间?高速路上的共乘车道(car-pool lane)①缓解了交通拥挤还是造成了交通堵塞?重型卡车有多危险?我们开什么车,去往何处,与谁共乘,这些因素又如何影响到我们的驾驶"方式"?怎么有这么多纽约人乱穿马路,而在哥本哈根几乎没人这么做?新德里的交通真的和看上去一样混乱?或者在无序的外表下掩藏着美好的秩序? 和我一样,你可能也想知道,交通能告诉我们什么?有人愿意留心听一听吗? 你最先听到就是这个词语本身:交通。读到这个词语你想到什么?你很可能想到一条拥挤的公路,上面挤满了人,妨碍你向前驾驶。这个想法不怎么让人愉快。有意思的是,长久以来交通的意义都是正面的。它最初(仍旧)用来指代贸易和商品活动。这一意义渐渐扩展到从事贸易和交易的人本身,在《罗密欧与朱丽叶》的序文中,莎士比亚描写了"我们的舞台交通"(traffic of our stage)。后来,交通开始指代活动本身,比如"路上交通"。在某种情形下,它既可以指代人,也可以指代事物。在一个企业里,商品与人之间的活动不可分割,毕竟当一个人想去某地时,他最可能做的就是从事商业活动。这在今天看来仍是如此,因为很多交通事故都发生在我们上班途中,而更多的时候我们把交通看成是造成不幸生活的原因,却很少从运动和流动的角度把它看做机会的重要源泉。 和以前一样,我们现在抽象地理解交通,将其看做事物的汇聚而不是当成个体的集合。我们都说"避开交通高峰"或者"堵在路上",却从不和大家客气地谈论"挤过人群"或者"堵在人群中"。新闻也随处可见"交通和天气"的话题,似乎在很大程度上这都是我们不可抗拒的消极因素,即使我们抱怨时,我们也这样认为,因为我们本身就是交通的组成部分(公平起见,我假设我们现在也是天气的组成部分,因为我们和汽车都向大气排放气体)。我们会说"交通太拥挤",却不知这确切指代什么。我们是在说人很多吗?或者是说路容不下这么多人?要么就是富裕的生活让太多人都有私家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