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食品安全倍受关注,一旦发生,都是名扬全国性的大事件,蒙牛特仑苏OMP事件刚刚平息,3月25日全国各大媒体纷纷报道了湖北省五峰县的“五峰毒酒”事件,再次把酒类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浮出了水面。
为什么食品安全事故频频发生?为什么食品事故屡禁不止?这倒底是行业问题,还是监管问题或是凌驾企业经营者头上的道德问题?从目前看,至少可以说明两个问题,一是媒体舆论的监督力量日益强大,让安全事故不断透明化和传播迅速化。二是我们的食品行业或是其他行业这种关乎民众身心安全的不良行径从来都没有停止过。问题每天都在发生,只是或大或小,这一种现象已不是某一法规或是某一监管部门所能约束得了的,食品安全意识的淡漠并不是只存在于某个行业。探讨食品安全事件的背后,我们会发现,在对商业利益的取舍之间企业的价值观在起着决定性作用。
企业价值观就是指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坚持不懈,努力使全体员工都必需信奉的信条。如默克制药的企业价值观就是:“企业的社会责任感,企业各方面绝不含糊的质量要求,科技为本的革新,诚实正直,盈利—从为人类造福的工作中盈利”。 企业价值观是企业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解决企业在发展中如何处理内外矛盾的一系列准则,如企业对市场、对客户、对员工等的看法或态度,它是企业表明企业如何生存的主张。
可是,随着企业经济地位的改变,企业的价值观会随之改变吗?企业在发展中不断创造价值,也在社会的变革中寻找社会对自己的归属认同,当前中国企业处于早期发展阶段,有市场才能生存,有利润才能发展,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更多的是停留在文化口号上。安全事件的频频发生,既是企业成长的瓶颈,也是社会改革的必然结果。
食品安全关乎民生,变革中的中国企业的价值观也处于发展变化之中,我们企业的价值观取向是否有问题?至少,在价值观的塑造上值得我们重新深思。
思索一:中国式思维
以三鹿为例,据《南方周未》说,“在三聚氢胺事件发生之后,三鹿就有所警觉,将16批次奶粉送检河北省出入境栓验检疫技术中心时,三鹿未向该中心说明是自己的产品,而谎称是“市场打假获得的一批原料”,结果出来后,三鹿想方设法坚持保守秘密。”这说明什么?可能是中国企业的面子问题。
此外,田文华连夜召开集团经营班子扩大会议,从晚上9点一直开到次日凌晨4点,合作外方和中方董事产生了严重分岐。外方新西兰恒天然公司在三鹿的董事要求公开召回产品,而中方董事建议,公开召回会造成声誉严重受损,以“悄悄换货”方式取代召回达能达到同样的目的,这个方案获得大数人的支持。这又说明什么?还是企业的面子问题。
三鹿上报石家庄市政府,在长达一个月的时间,石家庄市政府并未对三鹿集团作出公开召回产品、停产处理,也未向上报告,违反了有关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报告规定。大概也是面子问题,
可见,中国式思维的面子观念是很重要的,面子不是品牌,品牌也不等同于面子。国内有很多这样外强中干的企业,表面上是产量上规模,利税上百万,可是在中国式思维的经营下,企业的发展战略往往被自己制造的光环所围绕,“谎话说了一千遍也成了真理”,在危机之下,企业脆弱得禁不起舆论的一点点曝光。现实告诉我们,面子一旦撒破了,结局会很惨。
思索二;企业社会责任
每个企业一定要有企业文化的,这个文化的形成可能各有不同,但应当有一个共性,就是要有企业使命感,因为只有一个具有使命感的企业,企业才能持续增长速度和传承经营,而现代企业的企业使命中社会责任意识是首要因素。
笔者认为,新西兰恒天然的社会责任观点(引“外方新西兰恒天然公司在三鹿的董事要求公开召回产品”)肯定要强于我们,这固然是西方社会对企业发生经营问题所采取的一种方式,也是该公司董事肯定认识到,这是公司必须承担的社会责任。事实证明,正是外资方恒天然公司不愿再隐瞒真相,把引事报告给中国有关部门,事实才揭开盖子。这不能不说是一个讽刺,西方社会所倡导的人权在这里得到正面评价。
国外一项调查数据显示,超过80%的消费者会在购买产品时,选择最注重环保、最有责任感的企业产品,即使该产品价格高于其他同类产品。这个意识是值得我们消费者学习的。
2006年整个英国的购物者的“道德产品”支出总额为20英磅,与此对比的是,沃尔玛2004年出售“非道德”产品,在美国遭到起诉。
当前,在社会责任方面我国企业还做得不够,但是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神七”的成功发射,南方冻雨灾害和汶川地震中,中国企业向世界展示了自己良好的一面。事物总是要矛盾中统一,然而,需要告诫的是我们企业的,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不仅要从大局入手,更多的要从小处着眼。利国利民的一时之举与善待消费者的长远经营相同重要。
思索三:危机管理意识
危机公关在国外已经成为一门专门的学科,完善的危机应对机制以处理任何潜在的危机。它建立在企业负责任的态度之上。作为国际餐饮业的巨头,可口可乐、麦当aihuau.com劳等等,都出过中毒事件和问题产品,但他们都能启用完善的危机公关机制,迅速消除影响,挽回市场。“要做出有责任感的事情其实很简单,那就是不管你做什么,都要为下一个80年着想。”德国GKK建筑师事务所创始人、首席执行官奥利弗·昆(OliverKuehn)认为:“但这不是借口。我们必须明确,只有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才会永远存在,他们也将获得更好的回报。”
犯了错误不丢人,但一定要勇于承认。中国企业对待危机的态度比较“乐观”,一般企业是没有制定如何应对相关危机的预案,事件发生后,要不就是充耳不闻,能混就混过去,要不就是“家丑不可外扬”,希望能捂就捂过去,一旦事件曝光,对事件的发生的前因后因都极力淡化,就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处理之后最好让人感觉什么事情没有发生一样。甚至于有的企业是百般抵赖,大呼冤枉,一副替人受过的无辜相。
消费者的眼睛是雪亮的,我们企业吃亏不少,但能汲取教训的却不多。如陷入“三鹿事件”中的蒙牛,又重重的跌倒在“特仑苏”的漩涡中,汶川地震中,万科王石在“捐款门”中处理不当,万科虽然承诺捐出1亿元重建灾区,但“社会形象已经一落千丈”。此外1998年“1·26毒酒假酒案”也是一个忽视危机公关的典型案例,使汾酒集团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使得汾酒丧失了70%的省外份额,虽然经过近十年的发展,但是汾酒仅在省内一家独大,省外的销量至今不佳。
从危机认识到危机意识,到危机管理,我们企业还要一个很长的接受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