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节:发迹的第二个条件:做有用之人(2)



系列专题:《经济危机下日本畅销励志书:常胜策略》

  我在此要特别强调,在人生的几十年中,周遭环境对你工作能力的要求绝不止一种,一定是多种多样的。

  这与木匠选用工具很相似。做某项工作需要使用一定的工具。锯与锉要分别使用,锤与斧也要分开使用。无论你拥有多少种工具,如果不懂得各自的用途是不行的。只有知道如何根据目的分别使用工具,有能力之人才能变成有用、有益之人。

  要想做到灵活使用工具,就得经常保养,事先理解每种工具的用途,否则自己的能力就得不到充分的发挥。

  若在只有二三厘米厚的木板上打入五厘米长的钉子,木板自然会被钉穿。要知道,把钉子钉进木板本身虽然属于一种技能,但也有可能因此带来危害。

  也许不少读者对这样的说法不能理解。世上为自己不能发迹而感到忿忿不平的人,大都会有这样的想法:"我如此地有能力,但公司从不重用。"

  我们必须知道,公司不是为了评定某个人的能力高低而设立的,也不是像学校那样,是为了评定你的学习成绩。自身的存在价值就在于能否为更多的人谋得利益。

  因此,能力越高,就越应该努力转变为一个有用、有益之人。这可以举高学历做比喻。有高学历的人会认为自己有才华,满怀自信,也会自负于自己是个不同凡响的人。当然,有了这样的自负,可以在工作上达到出色的成果。

 第16节:发迹的第二个条件:做有用之人(2)
  但是,这位具有高学历、有能力的人如果找不到施展之地,他的这许多优越感都是枉然。在这个问题上许多人会有误解。常常有这样的人,他们对自己的能力有充分的自信,但却对自身周围的环境感到不满,因此,而埋怨周围的人和环境。也就是说,许多人容易把自己不能发迹的原因,归咎于自己未受重用。

  关键即在于自己如何从有能之人转变为有用、有益之人。即使你了不得的才能还没有受到重用,这责任能推卸给谁呢?建造房屋、竖立梁柱之前必须先选材、加工,其次才能立柱,随后是盖屋顶。每一个过程都不能忽视。

  要常扪心自问:"究竟自己是不是个有益之人?是否只为自己是个有能之人而自傲?"这就是发迹的第二个条件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23847.html

更多阅读

第16节:迅速理解PSA的“三个原则”(5)

系列专题:《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问题解决力》  ●汽车销售中的经典案例  接下来用具体的汽车销售来说明一下。在汽车的销售上,无论哪家公司,卖得好的人一个月卖8~9台,卖得不好的人卖0台,平均卖4台左右。那么,卖得好的人和卖得不好的人

第16节:六个使人喜欢你的秘诀(8)

系列专题:《顶级成功学大师的箴言:做最好的自己》  千万要记得一件事:不论跟你谈话的人是谁,他对自身问题关心的程度,绝对超出他对你的问题百倍以上;他本身的牙疼,可能比一件致千万人于死地的饥荒事件更让他心焦。只要能随时想到这一点,

第16节:沟通只是最后的补救方法吗?(5)

系列专题:《世界级领导者的制胜之道:释放激情》   人们总是表现出“残酷无情的诚实”。但这样做是完全没有必要的。诚实不代表残酷,它只是一种重新阐述“是什么”的自由,并且能够帮助你我真正取胜。  第二个有关健全关系的检验方法

第16节:第二章:你是别人的奴隶么?(10)

系列专题:《潜伏中的职场生存学:潜伏在办公室》  而林丛和主管只是被发警告信批评,对他们来说,这几乎是不伤皮毛的最佳后果。  让大多数人吃惊的结局,对冯晖自不会意外。这件事看似失控,其实却完全在他的预测轨道上运行。  在冯晖

声明:《第16节:发迹的第二个条件:做有用之人(2)》为网友专属的感情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