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节:意得志满,急躁冒进--企业战略定位方面的谋略败局(9)



系列专题:《中国式管理的十大谋略败局:谋败》

  多尔衮:我插一句。李自成进入北京的时候,山海关还有吴三桂的百万大军,我们根本没有进军北京城的计划,所以,你的第二条分析,我不能同意。

  王熙凤:侯先生的意思是李自成进入北京很茫然,根本没有完整的战略策划?也就是说小说里写的,他只是观光一番?

  侯朝宗:小说有些夸张,但他确实没有完整的战略思想。

  王熙凤:多尔衮先生也这样认为吗?

  多尔衮:不是。我不认为李自成进入北京有什么错。其原因牛金星已经说得很清楚,存在政治上的意义。他的失败并不是在北京,而是从开始就埋下失败的因子,这种因子也是战略问题。

  王熙凤:什么战略问题?

  多尔衮:首先应当更理性地审视甲申之变。那种对李自成一味高唱赞歌的态度,虚构大顺军进京很快腐化变质,因而导致失败的神话,都是对历史真相的掩盖与歪曲。李自成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他的全局战略思想,他没有很好地处理拓展与巩固的关系,没有自己的根据地或者大本营,百万大军不过是水中浮萍,没有根基。这就是我们称他为"流寇"的主要原因。

  王熙凤:有点"猴子掰包谷"的意思。

  多尔衮:可以这样讲。有巩固才能发展,毛泽东在《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文中说,历史上存在过许多流寇主义的农民战争,都没有成功。在交通和技术先进的今日而企图用流寇主义就得胜利,更是毫无根据的幻想。创建革命根据地,是立足天下的阿基米德支点。入关后,大清的龙脉之地很长时间都处于戒严状态,是任何人能轻易进入的。

 第63节:意得志满,急躁冒进--企业战略定位方面的谋略败局(9)
  王熙凤:侯先生怎么看?

  侯朝宗:我同意。但还有我说的那种因素。就是说,李自成进北京后疏于战略管理,可以说不知所措。

  王熙凤:有没有军事方面的因素?也就是应该怎么看李自成在"山海关之战"中的失误?

  侯朝宗:我也想了解一下,究竟什么原因使李自成一夜之间"兵败如山倒"?由于重大决策的失误,导致大顺集团大面积的溃败,是让人心痛的事情。

  多尔衮:这就要谈到吴三桂了,你们汉人可能对他有些偏见。

  侯朝宗:吴三桂的确是个比较复杂的人物。他性格复杂多变,既有"冲冠一怒为红颜"的真情实感,又有爱江山甚于爱美人的残暴与贪婪;他反复无常,言而无信,仕明叛明,联闯破闯,降清反清……人一生所有的善与恶,无不在他身上迸发。

  王熙凤:侯先生是作家,我说不出他的话,但觉得他的话很有道理。为了增加观众的印象,我们简单地介绍一下吴三桂:

  吴三桂(1612-1678),男,字长伯,明末辽东人,原籍高邮(今江苏),明朝武举,历任副将、都督指挥、总兵,封平西伯。《庭闻录》里说他"自少为边将",勤于读书"终日无惰容",后"冲冠一怒为红颜",转而降清,在山海关配合清兵击败李自成军,封为平西王。又充清兵先驱,率军赴陕西、四川镇压民变队伍。继为平西大将军,南下进攻南明永历政权,绞死永历帝朱由榔(桂王)。后拥兵镇守云南,一切自擅。清康熙十二年(1673),发动反清叛乱,自称"天下都招讨兵马大元帅"。平南、靖南二藩相继起兵响应,史称"三藩之乱",次年称周王。1678年在湖南衡阳称帝,不久病死。孙吴世藩继位,势力日衰。1681年清军攻陷昆明,"三藩之乱"平。

  多尔衮:清朝诗人吴梅村在《圆圆曲》说的"恸哭三军皆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似乎为吴三桂的抉择动因定下了永恒的基调。其实,吴三桂绝不是一个脸谱化人物,历史也绝非因红颜而改变那么简单。

  王熙风:您的意思是说吴三桂也是一个了不起的英雄?

  多尔衮:我没有说吴三桂是英雄,但他至少是个人才,而且是个非常了不起的人才。吴三桂27岁时被任命为宁远总兵,其部队"胆勇倍奋,士气益鼓"。在杏山遭遇战中,吴三桂出动3000人马"长驱直过杏山","凡三战,松山、杏山皆捷",最后"大获全胜"。在锦州被围之际,吴三桂在众运粮官"惊心奴儆"的情况下,亲自"督运米车",成功躲过清军的监视,将粮食运入锦州。《明史》记载他自当总兵后"忠可炙日,每逢大敌,身先士卒,绞杀虏级独多"。这种人物难道是可以轻易下结论的吗?

  侯朝宗:看来多尔衮先生才是真正的儒将。

  多尔衮:儒将也写不了书。我们应该向侯先生学习。

  王熙风:两位都很谦虚。那么,吴三桂给多尔衮先生的信是怎么写的,这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了吧?

  侯朝宗:信是这样写的:"乞念亡国孤臣忠义之言,速选精兵,直入中胁、西胁,三桂自率所部,合兵以抵都门,灭流寇于宫廷,示大义于中国,则我朝之报北朝者,岂惟财帛?将裂土以酬,不敢食言。"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23863.html

更多阅读

第63节:意得志满,急躁冒进--企业战略定位方面的谋略败局(9)

系列专题:《中国式管理的十大谋略败局:谋败》  多尔衮:我插一句。李自成进入北京的时候,山海关还有吴三桂的百万大军,我们根本没有进军北京城的计划,所以,你的第二条分析,我不能同意。  王熙凤:侯先生的意思是李自成进入北京很茫然,根本

第61节:意得志满,急躁冒进--企业战略定位方面的谋略败局(7)

系列专题:《中国式管理的十大谋略败局:谋败》   刘宗敏的观点:这天下是打出来的,不是写出来的  当战略研究小组成员把集团公司的战略方案送给刘宗敏的时候,刘铁匠粗略地浏览了一遍,嘴角浮现出轻蔑的冷笑,他妈的,一帮穷文人能干成啥?这天

第60节:意得志满,急躁冒进--企业战略定位方面的谋略败局(6)

系列专题:《中国式管理的十大谋略败局:谋败》  顾炎武,男,江苏昆山人,别号亭林,字宁人,意思是息事宁人的意思。但他本人绝对不是"省油的灯",非但不宁人,反而处处惹事。他老人家最著名的名言就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还写过一本叫《日知录

第59节:意得志满,急躁冒进--企业战略定位方面的谋略败局(5)

系列专题:《中国式管理的十大谋略败局:谋败》  想到这里,牛金星激动得浑身颤抖,啧啧啧,他觉得自己得500两黄金的可能性很大。从闯王近来的行为趋势分析,他考虑的问题应该是登基大典,而刘宗敏等飞扬跋扈的陕西将军系给闯王的最大启示是,大

第58节:意得志满,急躁冒进--企业战略定位方面的谋略败局(4)

系列专题:《中国式管理的十大谋略败局:谋败》  再说远在山海关的吴三桂,听说李自成进了北京,正在北京城如火如荼地搞革命,"打土豪,分田地"那是自然的,谁都会这样做的,吴三桂并不觉得奇怪;后来听说李自成把他们全家保护起来了,吴三桂也没怎

声明:《第63节:意得志满,急躁冒进--企业战略定位方面的谋略败局(9)》为网友木偶之春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