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节:意得志满,急躁冒进--企业战略定位方面的谋略败局(6)



系列专题:《中国式管理的十大谋略败局:谋败》

  顾炎武,男,江苏昆山人,别号亭林,字宁人,意思是息事宁人的意思。但他本人绝对不是"省油的灯",非但不宁人,反而处处惹事。他老人家最著名的名言就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还写过一本叫《日知录》的书,据说很有影响。顾炎武6岁启蒙,10岁读史书,11岁那年,祖父蠡源公要求他读完《资治通鉴》。这一点,我们显然比不上,我高中毕业还不明白"司马光砸缸"和王安石变法,人家11岁就开始阅读《资治通鉴》了,想起来,能把人气得吐血。

  此外,顾炎武在学习方面相当主动,不迟到早退、不打人骂人,不但善学,而且会学、爱学。在他的祖父帮助下,他采取了"自督读书"的措施:首先,他给自己规定每天必须读完的卷数;其次,他限定自己每天读完后把所读的书抄写一遍。他读完《资治通鉴》后,一部书就变成了两部书;再次,要求自己每读一本书都要做笔记,写下心得体会。他的一部分读书笔记,后来汇成了著名的《日知录》一书;最后,他在每年春秋两季,都要温习前半年读过的书籍,边默诵,边请人朗读,发现差异,立刻查对。他规定每天这样温课200页,温习不完,决不休息。

  看到这里,我觉得,我祖父要承担我学习不好的部分原因,他要像顾炎武的祖父那样,监督学习,我也绝对不会像现在这样没出息。

  顾炎武14岁加入了主张改良政治、挽救大明集团的复社集团,复社的总经理是著名的娄东二张(张溥,张采)。他们以"兴复古学,务使为用"为宗旨,采用连锁经营的方式,联络江、浙诸省文人,将全国16个文社合并而成复社。多尔衮带领清兵入关后,觉得这复社经营得有些不像话,一气之下,让工商管理部门取缔他们的营业资格。复社破产后,顾炎武垂头丧气地回到家乡,他的嗣母王氏在故国家园沦陷后,绝食十天,以身殉国,临终留下遗言给顾炎武:"我虽妇人,身受国恩,与国俱亡,义也。汝无为异国臣子,无负世世国恩,无忘先祖遗训,则吾可以瞑于地下。"这也成为顾炎武一生的信条,永远都不会屈服清朝的统治,这就是顾炎武的成长背景。在顾炎武的领导下,经过一番调查研究,三个月后,麦肯基国家管理顾问有限公司给大顺集团打印了一份《革命成功后,大顺集团未来战略发展计划》的策划方案,要点如下:

 第60节:意得志满,急躁冒进--企业战略定位方面的谋略败局(6)
  第一,《孟子·梁惠王上》云:"民为贵,君为轻。"《孟子·离娄上》云:"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孟子虽死,革命依旧。这些话对于取得革命成功的大顺集团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为了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大顺集团必须争取民心。当年的革命口号:"迎闯王,不纳粮"、"吃他娘,穿他娘"、"开了大门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这是大顺集团的基本国策,必须坚决贯彻下去,保证百年不动摇。

  第二,对后金集团CEO多尔衮派人携国书给大顺军李自成,希望两家公司联合起来,推翻大明王朝的行为,大顺集团必须坚决抵抗。集团高层必须认真学习江统的文章《徙戎论》,其中"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应该引起集团高层高度关注,我们必须高度警惕多尔衮糖衣裹着的炮弹的袭击。文天祥的《正气歌》:"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上则为河月,下则为日星,沛乎塞苍明"应该成为集团公司的最高信仰。南宋朱熹在《二程全书》中提到:"或有孤孀贫穷无托者,可再嫁否?"曰:"然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大顺集团应该宁死不屈,坚持民族气节,绝不与满人同流合污,"苏武牧羊"千古传奇,应该建庙旌彰,光大天下。

  第三,革命胜利后,大顺集团将从军事斗争转向经济建设,从创业转到守成。《资治通鉴·唐纪》云:上问侍臣:"创业与守成孰难?"房玄龄曰:"草昧之初,与群雄并起,角力而后臣之,创业难矣!"魏征曰:"自古帝王莫不得之于艰难,失之于安逸,守成难矣!"李世民最后来了个辩证唯物主义,他总结道:"玄龄与吾共取天下,出百死,得一生,故知创业之难;征与吾共安天下,常恐骄奢生于富贵,祸乱生于所忽,故知守成之难。然创业之难,既已往矣;守成之难,方当与诸公慎之。"当前大顺集团的主要任务是,建设以闯王李自成为中心的具有大顺特色的农民政权,这要求大顺集团所有高层领导人必须保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廉洁自律的工作作风。北京毕竟是明朝的首都,荣华富贵不说,肯定有许多藏污纳垢的东西,必须彻底扫除。

  第四,在集团战略发展方面,我们早就提过,闯王理应使西安--这座中国著名的古城成为大顺政权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自己留在那里,继续当皇帝吃羊肉泡馍,命令精力旺盛的刘宗敏将军率领百万雄师,继续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革命精神,将革命进行到底,待完全、彻底、干净利索地消灭明末集团负隅顽抗的最后力量后,闯王可以改孤为朕,风风光光地去北京登基。但是,令人遗憾的是,闯王不知为什么,竟然以大顺皇帝之尊,亲率人马,向北京"赶考"。对此,郭沫若也在其《甲申三百年祭》中提到:"像刘宗敏那样的一等大将应该亲领人马去镇守山海关,以防三桂的叛变和清朝的侵袭,而把追赃的事让给刑官去干也尽可以胜任了。然而事实却恰得其反。防山海关的只有几千人,庞大的人马都在京城里享乐。"我们认为,这种方案有严重的战略性失误,我们衷心地希望大顺集团能重新制定集团公司发展战略,将革命进行到底。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23865.html

更多阅读

第63节:意得志满,急躁冒进--企业战略定位方面的谋略败局(9)

系列专题:《中国式管理的十大谋略败局:谋败》  多尔衮:我插一句。李自成进入北京的时候,山海关还有吴三桂的百万大军,我们根本没有进军北京城的计划,所以,你的第二条分析,我不能同意。  王熙凤:侯先生的意思是李自成进入北京很茫然,根本

第61节:意得志满,急躁冒进--企业战略定位方面的谋略败局(7)

系列专题:《中国式管理的十大谋略败局:谋败》   刘宗敏的观点:这天下是打出来的,不是写出来的  当战略研究小组成员把集团公司的战略方案送给刘宗敏的时候,刘铁匠粗略地浏览了一遍,嘴角浮现出轻蔑的冷笑,他妈的,一帮穷文人能干成啥?这天

第60节:意得志满,急躁冒进--企业战略定位方面的谋略败局(6)

系列专题:《中国式管理的十大谋略败局:谋败》  顾炎武,男,江苏昆山人,别号亭林,字宁人,意思是息事宁人的意思。但他本人绝对不是"省油的灯",非但不宁人,反而处处惹事。他老人家最著名的名言就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还写过一本叫《日知录

第59节:意得志满,急躁冒进--企业战略定位方面的谋略败局(5)

系列专题:《中国式管理的十大谋略败局:谋败》  想到这里,牛金星激动得浑身颤抖,啧啧啧,他觉得自己得500两黄金的可能性很大。从闯王近来的行为趋势分析,他考虑的问题应该是登基大典,而刘宗敏等飞扬跋扈的陕西将军系给闯王的最大启示是,大

第58节:意得志满,急躁冒进--企业战略定位方面的谋略败局(4)

系列专题:《中国式管理的十大谋略败局:谋败》  再说远在山海关的吴三桂,听说李自成进了北京,正在北京城如火如荼地搞革命,"打土豪,分田地"那是自然的,谁都会这样做的,吴三桂并不觉得奇怪;后来听说李自成把他们全家保护起来了,吴三桂也没怎

声明:《第60节:意得志满,急躁冒进--企业战略定位方面的谋略败局(6)》为网友少年的情缘灬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