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节:怀贤嫉能,诡诈欺骗--企业权力制衡方面的谋略败局(11)



系列专题:《中国式管理的十大谋略败局:谋败》

  刘邦:朱元璋杀了汪广洋,然后让涂节上表告变,说是胡惟庸准备造反,就此杀掉了一大批功臣宿旧,包括依附胡惟庸的官员和六部官属。大小官员被处死者多至一万五千人,而后在洪武十九年把胡惟庸党羽赶尽杀绝,竟然编造出了胡惟庸通倭的证据。

  王熙凤:朱元璋解决胡惟庸就是为了对付李善长,李善长呢?

  刘伯温:胡惟庸死后,朱元璋毅然废除了丞相制度,暴露出他蓄谋已久的真实想法。李善长的弟弟李存义虽然和胡惟庸有姻亲的关系,但是,朱元璋并没有把李存义怎么样,只是贬斥了而已,更没有牵扯李善长,但是,李善长不知是什么缘故居然没有谢恩,这让朱元璋老大的不快活,联系到洪武初年李善长的种种骄横的做法,朱元璋准备对李善长动手了。

  刘邦:对付李善长这样的第一功臣,自然不能向对付胡惟庸那样简单,需要比较充足的理由。

  刘伯温:但是,他是朱元璋,不是老兄您,需要什么办不到?偏偏李善长因为建造府邸的缘故向汤和借了三百人使用,让汤和给告发了,善长又给自己的家奴丁斌求情,让朱元璋抓住了把柄,用严刑逼供丁斌,得出了李存义奉了胡惟庸的口信请李善长加入谋反同盟的所谓的证据,这就有了李善长不举报胡惟庸交通倭寇的旁证,总之,一个家奴居然把主人在密室内说的话都举到了御前。你说滑稽不滑稽?

  王熙凤: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刘伯温:朱元璋这样才从容地下命令说:善长元勋国戚,知逆谋不发举,狐疑观望怀两端,大逆不道。正好出现星变,需要杀大臣消灾,于是,李善长为朱元璋作了最后一次贡献,全家七十多口人同时被杀,李善长时年已经是七十七岁的了,赐死给予全尸,算是朱元璋对这位"赛萧何"的功臣最大的酬劳。李善长死后,郎中王国用上表抗言,以朱元璋暴烈的性格也竟然是理屈词穷,无言以对,李善长案标志着"淮西集团"基本铲除殆尽。

  王熙凤:解决了淮西集团,下面的目标就是"将军集团"了。能不能简单地介绍一下该集团的主要成员?

  刘邦:蓝玉是朱元璋晚年军事上的主要助手,他是"开平王"常遇春的内弟、淮西集团军事首领。朱元璋曾经把他比作卫青。朱元璋是在自己临死前解决蓝玉的,比胡惟庸一案牵扯的人更多。

  刘伯温:这个冤案的原因比较复杂,与蓝玉本人的个性有很大关系。

  王熙凤:我读过蓝玉的资料,史称:"饶勇略,有大将才。中山、开平既没,数总大军,多立功。"他早年追随沐英、傅友德、冯胜等人定云南、平蜀中、征沙漠,军功显赫。大将军冯胜获罪后,朱元璋任蓝玉为大将军,恩比徐达、常遇春。

 第53节:怀贤嫉能,诡诈欺骗--企业权力制衡方面的谋略败局(11)
  刘伯温:但是,蓝玉本人只是一介武夫,从个性方面分析,根本不适合钩心斗角,他对朱元璋的宠信显然估计不足,以为可以就此子孙万代了,所以,经常暴露出功臣素有的骄纵,"黜陟将校,进止自专",平北归来,就有人告发蓝玉逼奸元妃,又闯喜峰口,蓝玉以军功最大,封为太傅,本人居然说:难道我不配做太师吗?另外,蓝玉的干儿子实在太多,这和元末起义军的传统有关。

  刘邦:干儿子多没有关系,关键是蓝玉的这些义子平素狗仗人势,四处惹是生非,御史告发他们,蓝玉一怒之下把御史给赶跑了,这就犯了做官的大忌。

  刘伯温:朱元璋曾经在颁发给蓝玉的铁券中写进了蓝玉的不法之事,警告蓝玉安守人臣之分,但是,蓝玉一点也不在乎。洪武二十五年,太子朱标死,皇长孙朱允炆继位,朱允炆孱弱,为了保存孙子的权力,朱元璋把一贯干预法度的蓝玉当成首当其冲的靶子。

  王熙凤:在这之前,难道没有任何征兆?

  刘邦:当然有征兆,不过以蓝玉的个性,根本不把任何征兆当一回事。周德兴和汤和是朱元璋小时候最好的朋友。周德兴年长,朱元璋呼之为兄,洪武十四年五溪蛮乱,朱元璋不顾周德兴年高,仍然请周德兴出面,还给周德兴戴了一顶高帽子,说德兴是西汉名将马援、赵充国。后来,福建有事,朱元璋又找到周德兴,说得更加恳切,"福建功未竟,卿虽老,尚勉为朕行,"结果,周德兴仍然未免赐死的下场,即使是这样,蓝玉也没有感觉到朱元璋的屠刀正在逼近自己。

  刘伯温:朱元璋最后以谋反罪将蓝玉处以磔刑,牵连到十三侯、二伯,前后诛杀二万余人,军中为之一空。和胡惟庸一案同样,朱元璋编造了蓝玉里通外寇的所谓证据,而编造的手法比之胡惟庸一案更差。蓝玉死后不久,定远侯王弼对傅友德说:帝晚岁峻诛杀,我辈几无噍类矣。结果,谈话被朱元璋侦知,王弼被赐死。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23872.html

更多阅读

第54节:怀贤嫉能,诡诈欺骗--企业权力制衡方面的谋略败局(12)

系列专题:《中国式管理的十大谋略败局:谋败》  王熙凤:还有一个号称"受命而出,成功而旋,不矜不伐,妇女无所爱,财宝无所取,中正无疵,昭明乎日月,大将军一人而已"的中山王徐达。有一种流行的说法是徐达患病不能吃蒸物,朱元璋知道以后故意赐给

第53节:怀贤嫉能,诡诈欺骗--企业权力制衡方面的谋略败局(11)

系列专题:《中国式管理的十大谋略败局:谋败》  刘邦:朱元璋杀了汪广洋,然后让涂节上表告变,说是胡惟庸准备造反,就此杀掉了一大批功臣宿旧,包括依附胡惟庸的官员和六部官属。大小官员被处死者多至一万五千人,而后在洪武十九年把胡惟庸党

第52节:怀贤嫉能,诡诈欺骗--企业权力制衡方面的谋略败局(10)

系列专题:《中国式管理的十大谋略败局:谋败》  刘伯温:我也认为,晚唐集团遇到的问题并不新鲜,任何集团都会遇到李林甫、杨国忠这样的人,本质上还是高层领导的权力制衡问题。这里,我想谈谈朱元璋那桩历史公案,即革命成功后,朱元璋诛杀功臣

第51节:怀贤嫉能,诡诈欺骗--企业权力制衡方面的谋略败局(9)

系列专题:《中国式管理的十大谋略败局:谋败》  王熙凤:前段时间,我参加一个沙龙,大家都谈论对企业忠诚的问题,有个职工说,我不懂,凭什么要员工对企业忠诚?老板靠他的能力赚钱做事业,我凭我的劳力挣钱吃饭。他发给我工资,我替他赚钱,我不欠他

第50节:怀贤嫉能,诡诈欺骗--企业权力制衡方面的谋略败局(8)

系列专题:《中国式管理的十大谋略败局:谋败》  高力士非常平淡地说:"‘得民心者得天下‘,我们不能在这时候失去民心,不能武力解决。"  陈玄礼沉默了,半晌才说:"还是我辞职吧,请杨丞相代理一下。"  杨国忠笑了一下,赶紧摆手谦虚道:"不行

声明:《第53节:怀贤嫉能,诡诈欺骗--企业权力制衡方面的谋略败局(11)》为网友少年的初恋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