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节:不识时务,缺乏变通--企业借势方面的谋略败局(10)



系列专题:《中国式管理的十大谋略败局:谋败》

  王熙凤:吕先生的意思是所有成功的商人都需要借势?

  吕不韦:嗯,是这样。胡雪岩借左宗棠的势力,发展自己并没有什么错,这种势借也相当的成功,问题在于他没有能力把这种势继续保持下去。

  张之洞:我本来就是政府官员,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政府公务员,胡雪岩是"商而优则仕",我是"仕不优而商",经商也是我的工作,所以,我尽管是政府公务员,从商人的角度分析,也算是官商,经商需要资源,我的资源就是"湖广总督"这个职务,所以,我也同意经商必须"借势"这个观点,只不过我借的势是朝廷,是政府,而不是某一个官员。

  吕不韦:严格来讲,胡雪岩在借势方面并不是什么败局。相反,他借左宗棠的势力发展自己是非常明智的。有人会说,如果胡雪岩借李鸿章的势力发展自己,可能不会出现最后的悲剧。实际上,这是一种一相情愿的事,借势不但需要眼光,更需要机遇,在胡雪岩的时代,投资左宗棠需要很好的眼光,他的事业就是机遇,胡雪岩都把握住了,所以,在借势方面,胡雪岩没有遗憾,也没有什么失误。

  王熙凤:张先生怎么考虑这个问题?

  张之洞:这也是盛宣怀能借李鸿章的势,而与左宗棠没有任何关系的原因。我觉得,问题的关键不在于胡雪岩借势,而在于功成名就后的胡雪岩不善于把握这种势,在借来的势力出现危机的情况下,胡雪岩不能或者没有很好地处理这个问题,这才是问题的关键。

  王熙凤:张先生的话题更深刻了,大多数企业家都知道借势,也会借势,但当自己借的势出现问题的时候,他们常常会手足无措,出现决策失误,这时候,往往就是企业出现危机的时候。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张之洞:这个问题很大,不好回答。有时候,你未必能借势,张先生刚才说得很好,借势不但需要眼光,更需要机遇,所以这个问题我不好回答。就像吕不韦先生当初借势转变自己的商人地位一样,这个问题,还是请吕先生回答。

  吕不韦:(笑)我申明一下,当年我投资秦子楚并不是借势,子楚当时根本没有什么"势",我遇到他的时候,他还在晋国做人质,除了一个"贵族头衔"虚名外,几乎一无所有,每天花销还很大,嘿嘿。

  张之洞:(笑)贵族头衔也是一种势,不过这种势不明显而已,否则,你也不会动心,更不会投资,对不对?

  吕不韦:你说得很对。我当初做生意赚了一些钱,但并没有想到以后会干成那么大的事情。后人说的,我如何花钱贿赂华阳夫人,如何快马加鞭偷渡黄河,冒着生命危险,送子楚回国继位,还说秦始皇是我的儿子云云,那是以讹传讹,事实根本不是那么回事。我们是在晋国一家高级宾馆中见面的,我当时宴请生意场上的朋友,子楚是秦国的贵族子弟,尽管身为人质,还是比较自由的,衣食无忧,金钱无虑,身在异乡,比较孤独,经常在这里玩,我们就这样认识了。一来二去,大家成了好朋友,子楚帮我介绍了许多秦国的朋友,我因此赚了许多钱。所以,他有什么困难,我也会帮助他的。其实,子楚是个标准的贵族世家子弟,非常神经质,远没有帝王将相的宏图伟略和世家子弟那种从容不迫的气质,如果单从才干上讲,他只能做个诗人或者作家什么的,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那种投资。

  王熙凤:吕先生很直率!但子楚毕竟是在你的帮助下继承了皇位,这一点,吕先生不会否认吧。而且,我觉得,子楚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子楚生了一个改天换地的好儿子,这就是千古一帝--秦始皇。从这个角度看,吕先生真的改变了中国历史。

  张之洞:我也这样想,谁都不能否认这个现实。吕先生从一名商人转变为一个政治家,其借势也是非常成功的,更重要的是吕先生从借势发展到"造势",培植了自己的势力,让一帮文人编撰出《吕氏春秋》不算,还做了十几年的太平宰相,立功、立言、立德,人生的三种境界都达到了,这种丰功伟绩也是我这种人难望其背的。

  吕不韦:我的结局并不完美。这怎么解释?

  张之洞:那是因为你遇到了超迈古今的千古一帝,他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天才,做他的敌人也是一种荣幸,你死在他手上应该是一种幸运。你难道敢否认,你的名垂青史很大原因不是因为秦始皇?

  王熙凤:张先生锋芒毕露,但他说得有些道理。

  吕不韦:我不否认。而且,我特别希望有这样的儿子,可惜……

  王熙凤:中国人一触及男女关系的事情就解释不清,你还是不要解释好。浊者自浊,清者自清,哈哈。

 第31节:不识时务,缺乏变通--企业借势方面的谋略败局(10)
  张之洞:列宁说,创造历史的人,是不怕弄脏自己的手的。吕先生还是不要有那么多的顾虑。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23894.html

更多阅读

第43节:怀贤嫉能,诡诈欺骗--企业权力制衡方面的谋略败局(1)

系列专题:《中国式管理的十大谋略败局:谋败》  第五章  怀贤嫉能,诡诈欺骗--企业权力制衡方面的谋略败局  晚唐集团是被两个人拖死的,一个是李林甫,另一个是杨国忠。李林甫同志凭借自己出色的政治权谋创造了"口蜜腹剑"这个成语,并

第42节:世故人情,缺乏监督--企业决策机制方面的谋略败局(10)

系列专题:《中国式管理的十大谋略败局:谋败》  赵普:科学的决策一般决定于两部分,即企业家本人的智能系统(思维模式、知识层次、性格特征)和企业内在的决策机构(智囊机构、情报机构、决策机构)等,两者协调,才可能产生科学的决策结果。  

第40节:世故人情,缺乏监督--企业决策机制方面的谋略败局(8)

系列专题:《中国式管理的十大谋略败局:谋败》  海瑞:是。清官只是从道德品质的角度衡量一名官员的素质。合格的领导应该德才兼备。除了道德品质方面的要求外,还需要智慧、能力,毅力以及处世技巧,等等,也是我们现在说的IQ和EQ问题。  

第32节:不识时务,缺乏变通--企业借势方面的谋略败局(11)

系列专题:《中国式管理的十大谋略败局:谋败》  吕不韦:(急辩)我的手本来就很干净!再说,我没有弄脏自己的手啊,今天根本不是讨论我的问题。你们这是……(观众笑声)  王熙凤:没看出来,吕先生非常幽默。现在让我们回到刚才的案例中,讨论一下阜

声明:《第31节:不识时务,缺乏变通--企业借势方面的谋略败局(10)》为网友夜丶静的可怕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