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节:不识时务,缺乏变通--企业借势方面的谋略败局(7)



系列专题:《中国式管理的十大谋略败局:谋败》

  第二,对阜康集团进行资本重组。转让所有的非国有股份,把阜康集团的重大业务变为100%的国有企业。继续为军队筹划钱粮,这样,只要国家有军队,需要钱粮,阜康就会长久生存下去。

  第三,把阜康的钱庄、当铺、丝绸、茶叶、蚕丝、房地产、医药、票号等非公业务全部剥离,按胡雪岩的股份折算,以胡雪岩的义子的名义成立一家民营企业--胡余庆堂。这样阜康就是一家独立的国有企业,胡雪岩是纯粹的国家干部,万一风吹草动,也是渎职、挪用公款,谈不上侵吞公款、贪污受贿什么的,不会影响胡余庆堂的业务。

  第四,根据中国的基本国情,借鉴洋鬼子的电报、电话、邮电公司,准备成立中华邮传公司,发展中国的邮电通信产业,当然,这家公司的法人代表和总经理不会再是阜康系的人马。

  光绪十一年七月二十七日,74岁的左宗棠停止了最后的呼吸,这个睥睨众生、风光无限的男人,终于退出了历史舞台。

  左公行辕标所有"肃静"、"回避"的灯笼,都罩上了白纱。

  这盏盏白灯,宣告着一个时代强音的终结。

  胡雪岩目瞪口呆了,他已经年逾花甲,自觉没有什么机会了,他不知道自己的终生基业究竟向哪方面发展。

  而此时,李鸿章的气焰如此炽烈,连恭亲王奕忻都礼让三分。

  胡雪岩独自啜泣,他所有的计划都泡汤了。

  李鸿章终于松了一口气,他再也不用顾忌,可以放肆地弓着腰在世界列强面前周旋,抖抖索索地在各种不平等条约上签字画押了。

  胡雪岩有些忐忑不安。

  是啊!阜康究竟怎样发展?

  李鸿章支持盛宣怀斗垮了胡雪岩的阜康集团

  但胡雪岩的担心是多余的,左宗棠死后,李鸿章压下所有不利于阜康集团的奏折,撤走工作组,充分肯定了阜康集团为国家作出的巨大贡献,并指令有关部门整理材料,大肆表彰胡雪岩的丰功伟绩,胡雪岩继续被评为"大清十大杰出企业家"之一。

  尔后,因为工作需要,李鸿章调整阜康集团的领导班子,原集团公司董事局主席胡雪岩被授二品顶戴,并升任省企业家协会副主席兼阜康集团顾问,所幸的是他仍然担任集团公司下面的丝绸、茶叶、蚕丝等非公业务的董事长,并且兼任公司最有前景的产业--中华邮传公司的董事长。

  胡雪岩长嘘一口气,准备振奋精神,投奔李鸿章。

  唯一不同的是,李鸿章的重要幕僚--重要的官宦子弟盛宣怀接任阜康集团董事局主席。

  盛宣怀,字杏荪,江苏武进人,生于官僚地主家庭。清同治九年,盛宣怀上书李鸿章,毛遂自荐,明确表示,要"竭我生之精力,必当助我中堂办成铁矿、银行、邮政、织布数事",并最终成为李鸿章的重要幕僚。

  盛宣怀深刻了解中国的社会现实,其最著名的话是:"中国官商久不联络,在官莫顾商情,在商莫筹国计。夫筹国计必先顾商情。"即要做事,必须依靠政府特别是政府高级官员的保护扶持,这就是他"竭我生之精力"、"助我中堂"和"姓名附列于中堂传策之后"的原因。

  盛宣怀接任阜康集团董事局主席之后,李鸿章制定了大清朝最新的经济政策,所有的民营企业不得承办邮电、信传业务。于是,阜康集团在盛宣怀的领导下,创办了中国电报局,尔后,华盛纺织总厂成立。

  胡雪岩出任董事长的生丝、钱庄等产业举步维艰、严重亏损。翌年,中华邮传公司由集团公司接管,胡雪岩被迫辞职。

  几年后,盛宣怀获商务大臣、邮传部尚书等高级官衔,总揽了关系中国经济命脉的多家洋务企业,被喻为"一只手捞十六颗明珠"。

 第28节:不识时务,缺乏变通--企业借势方面的谋略败局(7)
  光绪九年,大清十大杰出企业家,曾经富甲一时、获封布政使衔的"红顶商人"胡雪岩,终因经营生丝、茶叶失败,严重亏本,其创办的各所钱庄先后倒闭,家资罄尽,负债累累,并被朝廷革去道员职衔。

  两年后,胡雪岩在风雨飘摇中被"双规"了。朝廷批准将其逮捕下狱并查抄其"原籍财产及各省寄顿财产",以便抵债,圣旨到达的那一天,胡雪岩穷困潦倒,在忧愤、恐惧中死在了一所临时租来的小屋子里。

  胡雪岩时代结束了。

  当年的车马喧哗、灯火笙歌消散殆尽,其生前斥数十万两白银巨资,极尽富贵奢靡苦心营造的元宝街这座豪华府邸,则在14年之后(1899年)由胡家后人以低价抵给了满族权贵大学士文煜还债,被迫易主。

  盛宣怀走上历史舞台……

  20年后,盛宣怀遇到了中国现代史上最著名的一代枭雄--袁世凯。

  这一年,袁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从盛宣怀手里夺取了轮船招商局、电报局和部分铁路的权力。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23897.html

更多阅读

第43节:怀贤嫉能,诡诈欺骗--企业权力制衡方面的谋略败局(1)

系列专题:《中国式管理的十大谋略败局:谋败》  第五章  怀贤嫉能,诡诈欺骗--企业权力制衡方面的谋略败局  晚唐集团是被两个人拖死的,一个是李林甫,另一个是杨国忠。李林甫同志凭借自己出色的政治权谋创造了"口蜜腹剑"这个成语,并

第40节:世故人情,缺乏监督--企业决策机制方面的谋略败局(8)

系列专题:《中国式管理的十大谋略败局:谋败》  海瑞:是。清官只是从道德品质的角度衡量一名官员的素质。合格的领导应该德才兼备。除了道德品质方面的要求外,还需要智慧、能力,毅力以及处世技巧,等等,也是我们现在说的IQ和EQ问题。  

第39节:世故人情,缺乏监督--企业决策机制方面的谋略败局(7)

系列专题:《中国式管理的十大谋略败局:谋败》  海瑞(1514-1587),字汝贤,海南琼山县人。40岁中举,最初在福建做官,后升任浙江省淳安县知县、嘉州通判等职,1564年,海瑞升任户部云南司主事,入朝为官,在任期间,大胆革除弊端,惩办权奸,为民请命,平反

第32节:不识时务,缺乏变通--企业借势方面的谋略败局(11)

系列专题:《中国式管理的十大谋略败局:谋败》  吕不韦:(急辩)我的手本来就很干净!再说,我没有弄脏自己的手啊,今天根本不是讨论我的问题。你们这是……(观众笑声)  王熙凤:没看出来,吕先生非常幽默。现在让我们回到刚才的案例中,讨论一下阜

声明:《第28节:不识时务,缺乏变通--企业借势方面的谋略败局(7)》为网友我的未来我决定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