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系列专题:《怎样找回快乐和幸福:少有人走的路III》
现代人把抑郁当做一种疾病,用机械和药物的手段予以治疗,殊不知,这样会错过抑郁对心灵的馈赠。凡是与萨杜恩接触过的东西,都会变得稳固、阴暗、沉重而坚硬。一旦抛弃了萨杜恩式的情绪,我们就会发现,要让人生永远保持光明温暖,实在是一件耗费精力的事情。到那时,我们既要为卷土重来的抑郁所折磨,又得不到萨杜恩赋予心灵的敏锐感觉和充实内涵。换句话说,萨杜恩的缺失可能会让我们的个性变得模糊不清,使我们感到莫名的厌倦与无聊,无法认真对待生活。 萨杜恩会让个性深深植根于我们的心灵中,而不是浮在人格的表层。一旦心灵积累了足够的内涵,个性就会自然浮现出来。只有弄清楚我们是由什么构成的,我们才能知道自己究竟是谁。构成我们个性的因子,会在抑郁的思绪中得到筛选,存留下来的都是精华。而对死亡的长期思考,会留下一个苍白惨淡的影子--那个干燥的、精炼的"我"。 要关怀心灵,就要开发抑郁所代表的那个世界。从心理医学的角度讨论"抑郁症"时,我们总把它当成一种情感或行为上的问题,但如果我们把抑郁想象成萨杜恩的一次拜访,就能了解他的世界所具有的种种特质--孤立,凝重,充满记忆的沉淀,与死亡密切的关系。 对心灵来说,抑郁是一种入门仪式,一次成年礼。抑郁并不意味着想象力的缺失,它造成的空虚,乃是思绪和情感的温床。 如果我们把抑郁当成一种病症来治疗,就会逼得萨杜恩式的情感无路可走,只能通过怪异的行为表现出来。所以,我们不如敞开心扉,邀请萨杜恩进来,让他想待多久就待多久。在文艺复兴时期的一些园林里,萨杜恩拥有自己的领域--一间偏僻的、阴暗的、太阳照不到的亭子,人们可以在那里独处,静下心来反思。有些时候,人们需要这样的独处。我们应该为抑郁者的情感提供必要的空间,而不是尝试改变他们或是解读他们的想法。而作为社会,我们可以在设计建筑的时候,专门留出萨杜恩的领域。在一幢住宅或是商业建筑中,专门留出一所房间或者一片园林,让人们在那里独处沉思。现代建筑在涉及认知的层面时,似乎更喜欢方形或圆形的设计,这样的空间更适合群体生活。抑郁则具有一种离心力,驱使人们远离人群。我们总是把各种建筑和机构称为"中心",但萨杜恩或许更喜欢"边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