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节:嫉妒与羡慕:滋养心灵的毒药(1)



系列专题:《怎样找回快乐和幸福:少有人走的路III》

  第五章 嫉妒与羡慕:滋养心灵的毒药

 第14节:嫉妒与羡慕:滋养心灵的毒药(1)
  关怀心灵并不意味着修正、改变、调整和优化,但我们仍然需要处理一些烦人的感觉,比如嫉妒和羡慕。这两种感觉都会腐蚀心灵,所以我们不能让自己长年累月陷于其中,无法自拔。但是,除了设法根除它们,是不是还有别的办法?有没有答案的关键,在于我们对它们的态度,我们如此厌恶、如此难以接受的东西,必然具有某种潜藏的力量,并且可以转化为积极的方面。与心灵有关的事情,最"没有价值"的东西往往最有创造力。

  羡慕和嫉妒都是常见的经验。尽管它们截然不同--前者是渴望得到别人拥有的东西,后者则是担心别人夺走我们的东西,但它们都会腐蚀心灵,让我们变得丑陋。羡慕和嫉妒没有任何高尚之处,奇怪的是,我们有时会对它们形成某种依赖。嫉妒心重的人,能够在猜疑中找到乐趣;而喜欢羡慕的人,则可以在对别人东西的渴求中收获满足。

  神话表明,羡慕和嫉妒都发源于心灵深处。即使是诸神也会嫉妒。希腊悲剧作家欧里庇得斯(Euripides)的作品《希波吕托斯》(Hippolytus)讲述了这样的神话故事:年轻的希波吕托斯全心信奉贞洁的狩猎女神阿耳忒弥斯(Artemis),对生活中的性与爱不屑一顾,这让爱神阿弗洛狄忒(Aphrodite)十分不满。愤怒与嫉妒之下,阿弗洛狄忒让希波吕托斯的继母菲德拉(Phaedra)爱上了他,引发了一连串的恶性后果。最终,阿弗洛狄忒在海中造出公牛形状的巨浪,致使马群惊惶失措,希波吕托斯被自己的马群践踏而死。希波吕托斯的死有报应的成分,因为他对马的关心(这种动物反映了他神经质的精力),远远超过了对人的爱心,尤其是女人。

  在《希波吕托斯》的开头,阿弗洛狄忒就宣称:"凡是因为骄傲与顽固,不理睬我、藐视我的人,我准要给他降下麻烦。"在这部公元前5世纪的作品里,我们找到了类似弗洛伊德的观点:对性的压抑完全是自讨苦吃。阿弗洛狄忒亲口告诉我们,如果我们故意对性不理不睬,我们的心灵就会深受其扰。但即便是阿耳忒弥斯也不能免于嫉妒,她扬言:"我会选她(阿弗洛狄忒)最喜欢的一个男人,一箭把他射死。"

  《希波吕托斯》呈现了嫉妒的标准模式--三角关系,三个角分别是两位女神和一个凡人男子。它暗示着,尽管嫉妒感通常聚焦于日常生活,但其中也蕴涵着深远的神话含义。我们总以为嫉妒是一种可以用理智和意志控制的情绪,于是努力去控制它,但却罕有成效。心灵是一个竞技场,其中进行的种种搏斗,远远超出了理性可以控制的范围。嫉妒之所以令人无法抗拒,是因为它并不仅仅是一种表象,它的出现标志着心灵深处的斗争。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24004.html

更多阅读

第14节:与顾客之间的距离和谈吐(1)

系列专题:《服务的魅力:奢侈品应该这样卖》  与顾客之间的距离和谈吐   具有亲和力的营业员虽然店里通常会有好几名营业员,但我们往往喜欢和其中的某个人打交道。  凡具有亲和力的人,通常具有以下两个共通点。  首先就是她们身

第14节:古典的巫士与“做梦”(6)

系列专题:《心灵成长与自由意志:做梦的艺术》  “他们什么地方不同?”  “在于他们所关切的对象,人类的行为与欲望对他们已不具意义,他们同时也有全新的外表。”  “你是说他们不像人类?”  “对于这些巫士我们很难知道什么是什

第14节:大易与管理(5)

系列专题:《洞察易经的奥秘:易经的管理智慧》  孔子说,易学精深广大,是增进道德与开展事业的大学问。《系辞?下传》说:天下之动,贞夫一者也。意思是天下的事物,尽管随时都在变动,但是以自然合理为正常,则是一致的,称为常道。做人做事的常道

个人魅力的养成与增强 第14节:第2章 个人魅力(6)

系列专题:《使人生愉快与完美的学问:情商与影响力》  解决的路径是:提升情商的“乐群性”。  银行的领导诉苦:“现在银行网点储蓄所顾客排队,谁都不耐烦,把怒火发在柜员身上,柜员总是被呵斥,恨不得把制服脱了,跟顾客暴打一顿,再也不干柜

第14节:第五节:1号销售经

系列专题:《无往不利的商战指南:九型人格销售经》  第五节:1号销售经  1号令人舒服的地方:公正,赏罚分明,情绪稳定  1号令人不安的地方:批判的态度,追求完美,有时候显得吹毛求疵  ◆ 成长方向  @ 不要做批评家,吹毛求疵  @ 想清

声明:《第14节:嫉妒与羡慕:滋养心灵的毒药(1)》为网友独行者自陶醉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