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太大成事业绊脚石 第44节:24 别让身体弱势成你职场绊脚石(2)](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6/020607220162152975.jpeg)
系列专题:《改变命运:软能力——在竞争中胜出》
英雄一去不复返!类似的例子我们可不断地罗列下去。很多普通老百姓的英年早逝,只是没有被媒体报道罢了。 所有关于英年早逝的报道,都没有从我们普遍忽略体育锻炼的角度来探讨这个严重问题。上述这些人绝大多数生前没有经常锻炼身体,甚至根本不锻炼身体。据《东方早报》报道,何勇的妻子哽咽地表示:“他对自己的身体总是很不注意。”她总希望何勇生前能在晚餐后陪她散步,但他总是以“工作太忙”为由拒绝。傅彪和高秀敏有共同的特点:胖。我们常把胖当成壮,看成是健康。然而,胖会产生很多慢性病,如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是人的致命伤。 著名企业家王均瑶英年早逝,曾经引发江浙一带的商贾纷纷去上海体检。一件件惨痛的教训使得人们开始重视健康的问题,于是,有关养生的图书和节目开始火暴。但是,国内有位朋友告诉我,她去北京体育大学书店,那里有关学习游泳、球类等体育锻炼的图书却很少,而且几乎无人问津。 中国人保健是重视食品而不重视锻炼。中国有号称世界第一的饮食文化,我们讲究吃,全球闻名。现在咱们富了,吃得很好,营养丰富,这本来是很大的进步。可是,很多人富裕了或吃公款,不节制吃喝,反而很有害。营养过剩,又没有足够的体育运动去将其消耗掉,留在身体里只能是负担,自己还不知道,糊里糊涂患了病。在中国,现在高血压和糖尿病已成头号常见慢性病。 中国社科文献出版社出版的《2006年人才蓝皮书》显示,7成知识分子处于过劳死的边缘;30岁到45岁人群死亡率有较大幅度上升,过劳死年龄已突破30岁的门槛。中国科学院自动化所科研人员患病率高达80%,动物所体检未见异常的知识分子仅5%,数学所患高血脂症的知识分子占71%。 在商场上叱咤风云、纵横捭阖的实业界精英,没有输给竞争对手,却输在了自己手里。职场竞争的激烈残酷,使很多企业家背负着沉重的心理压力。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一项调查显示,九成企业家表示工作压力大,逾七成认为工作状态紧张。调查还发现,平均每4个企业家中就有一位患有与工作紧张相关的慢性疾病,如神经衰弱、高血压、慢性胃炎等。 据《南方日报》报道,广东市政府对该省19所大专院校、近万名教师进行健康抽样调查,只有10%的教师处于健康状态,20%处于轻度疾病状态,其余近七成的教师,则属于重度健康不佳,成为我们社会亟须正视的问题!这些教师中许多人也是家长,这种双重角色却病态地“以身作则”,给整个社会带来负面影响。学生不重视身体素质也就成了很自然的现象。尤其是“文革”以后出生的中国人大多没什么体育特长,很少去运动。这些人身为家长后,自己不喜欢体育锻炼,就很难有说服力去影响其后代。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成长,孩子喜欢体育运动的概率自然就小多了。 家长和老师要以身作则,带头坚持体育锻炼。家长和老师教育孩子和学生要注重锻炼身体而自己却从不锻炼,这无形中使孩子误以为体育锻炼并不重要。学校必须表扬那些身体素质好、体育出色的孩子。这样,学校形成以身体素质好为荣的风气,而不是只表扬学习优良者。我每次收到儿子学校的校报,都发现学校登榜表扬体育出色的学生,而且还刊登其照片。这比空头强调身体素质更有成效。美国所有的中学都有各种体育校队,参加比赛。家长们都会去观看、加油和帮忙(如:做裁判,帮买饮料)。家长们还根据自己社区里孩子们的年龄阶段,组织足球队、棒球队或其他球队,周末训练,带出去和别的社区孩子们比赛。 我不主张发育尚未成熟的中学生上健身房练器材来塑造身体形象,而是参加具体的某种运动便可,例如游泳和球类运动。应该等到他们已不再长高了,即高中后期和上大学后才开始用健身器材练形体健美为佳。国家和教育部应该立法,所有大学都必须有足够空间的健身馆和健身器材,供学生塑造身体形象。必须建立这样一个社会共识:健美的身体形象非常重要,对于人的心理素质和精神面貌有很大的正面影响,例如,良好的自我感觉,增加自信,乐于与人相处。这种影响对人成长的作用显然是终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