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成功离你有多远:打工心态究竟害了谁》
人力资源专家党向阳在《现代企业文化》杂志上说:“敲钟是小和尚的必修课,工作是企业员工的必修课,我们更应该深刻地反思我们为什么而工作?究竟是为了薪酬、理想和抱负,还是为了自己和企业的未来而工作呢?其实我们每个人不仅仅是为了自己的薪酬回报而努力,同时也是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为了创造未来而努力。既然我们身置其中,那么就应该全力投入,就应该做好每一件事情。而绝对不应该以旁观者角色或是指指点点,或是牢骚满腹。” 我们每个人从事的工作其实就好比小和尚面前的钟,如何敲钟,如何干那份工作,大抵有三种态度:
![第20节:得过且过,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2)](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6/020607221020029767.jpeg)
一是坐在钟前,人在“心”不在,想敲就敲,不想敲就不敲,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工作,能混过去就尽量混,反正能拿到工资,不混白不混; 二是人在“神”不在,每天按照规定,把钟敲响就行,把交给自己的任务草草完成就可以,至于质量如何,效果怎样不会想太多,任务之外的工作,更是看不见,懒得去动; 三是人在“心”也在,把钟敲好,敲的能唤醒沉迷的众生,也就是想办法把工作做到完美,达到“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或者“努力超越、追求卓越”的程度,尽自己最大的努力,用自己的爱心、用自己的智慧把从事的工作干得很漂亮。 这三种表现里,当然最希望第三种能成为主流,因为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发展,民族才能兴旺,国家才能强盛起来。 而要达到第三种境界,就需要让人人都能心中有“钟”! 尽管如今的竞争日趋激烈,但企业和组织机关里仍会有这样一些员工,他们对待自己的工作总是不能尽职尽责,而是抱着“混”的态度。得过且过,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上一天班拿一天工资,这样的打工仔心态,你真能“混”得下去吗? 试想,一个人抱着“混”的态度,如果让他去做一线工人,他一定得过且过、粗制滥造,做出的产品即使暂时合格,也不会是精品,这与企业的宏伟目标是格格不入、水火不容的。如果让他去看大门,他一定萎靡不振,绝对不能代表企业形象。这样的人面临的命运就是下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