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时光 2009,中国日化专卖店最后的幸福时光



系列专题:2009中国营销

  中国日化专卖店的成长经历了一个风和日丽的黄金期。在几乎不受外界打扰的情况下,以封闭半封闭的模式悄然摸索前行。置身百货和大超市势力的边地,享受独自的阳光茁壮成长。从养在深闺人未识,到而今有女初长成。日化专卖店终于从游击队变为主力军,成为化妆品市场的新增长极。专卖店丑小鸭变白天鹅的幸福传奇,顿时引来各路人马的效仿与拚争。仅用了10年,中国日化专卖店就达到发达国家花30年才达到的10万店的规模,而且每年的发展速度高于化妆品消费增长而达30%。如此的发展速率当然令天下为之攘攘。专卖店的密度越来越大,可比米铺药店;店的规模越来越大,几百平米的单店面积已不足为奇,几十家乃至上百家店铺的连锁比比皆是;店的规格越来越高,香港屈臣氏、万宁、莎莎、台湾康是美、法国丝芙兰、加拿大舒普玛等海外名店如狼入室,加剧竞争。几番龙争虎斗下来,一个超常态的行业迅速回归常态,暴利行业的称谓仅仅是局外人的梦呓。日化专卖店的幸福时光只剩斑斓,近于尾声。

  说2009年是中国日化专卖店的最后幸福时光绝不是虚语妄言。你可以深入中国各级市场去亲身验证。

  验证一:即使在内地省份,县城下面富裕点的乡镇,从无到有,今天随意就能找出几家专卖日化品的商店来。在那你会看到中央八套或湖南卫视某广告品牌的专柜赫然陈列,而在早二年这是不可想象的事。开店意识全民皆有。一店成功,多店效仿;城里满了,乡镇跟上,渠道就这样沉到底了。再想下沉除非是沿海发达省份的村。想在无店之地开店的想法至此可以打住,日化专卖店的净土已不复存在。

  中国化妆品消费总量年增长是20%多,而日化专卖店的年增加比例是30%多。两厢比例,就可知专卖店的发展过热,专卖店的增长快于消费需求的增长。如此,专卖店与专卖店的竞争加剧,每店的生意总额被削薄。竞争升级直接导致营运成本不断被抬高,利润的绝对值必然降低,卖一瓶赚一瓶的暴利时代只成追忆。与之相应的,日化专卖店的开店门槛居高难下了,几万元开个店理论上在村里还可以,其他地方只能是梦想。如今想通过开日化专卖店实现暴富那更是天方夜谭,一个步入常态发展的行业只适合投资者而非投机者。

  验证二:当年超市和商场死守一二级市场鹬蚌相争、无暇他顾之时,日化专卖店在他们的夹缝地或抛荒区悄然下种、生根发芽并快速成长。在被忽略的形势下,避实就虚,蓄势迸发,东征西突而速成霸业,与超市、商场三分天下。在许多地级城市,专卖店化妆品销售量几乎达到商场专柜的40%多,护肤品这项的销量有的已超过大超市。丢师失地的超市和商场如梦惊醒,全面反击。于是,我们看到老百货的分店开到各地市,连锁超市更是逐级下沉,在多个省的县城你可以见到许多全国大连锁超市的分店,如联华超市等。商场、超市充分利用他们店牌的影响力,放宽政策而接纳专卖店渠道养大的知名品牌。一时间泊美、自然堂、珀莱雅等纷纷“登场入市”,属于专卖店的“租界”立即变小了,日化专卖店渠道封闭或半封闭的称谓成了历史名词。更进一步,商场、超市恃其强势地位,向厂家多要促销支持,厂家基本上不能不遂其愿。而专卖店一向所要求的毛利水平要高于商场和超市,故厂家不太可能额外给专卖店比商场、超市更大的促销支持。如此,专卖店促销力度比不过商场和超市,顾客被商场、超市拉去不少。肥水外流,日子当然过得更紧了。

  验证三:专卖店渠道顶峰期的这几年,现已成名的那几个一线品牌,几乎每年都畅享销量翻番的快感。每年都因上一年的翻番目标顺利达成而期待来年好戏再来。但是专卖店发展也有个峰值,不能可能无限制的增长。可厂家被激发起来的欲望是无穷的,几乎每年都有翻番的增长要求。一旦现有“地块”增产不足时,厂家就要增开新“地块”来实现其增产目标。今年,专卖店一线品牌的代理商都接到了限时开进多少家商场,打入哪些连锁超市的网点拓展令。老代理做不到的网点,将另寻新代理去覆盖。知名品牌已经在三条线同时开战了,我们在此不去诠论他们的得失,眼下的实情是专卖店从曾是厂家的唯一和全部,变为现在只是厂家的一半或三分之一。专爱被割了,日子还有那么遂心吗?

  另一方面,据业内人士透露,经过第一季度的碰撞后,连年翻番的几大一线品牌都对2009年再度翻番的目标私下作了修正,不再大谈目标翻番了。有个别品牌甚至很务实地把今后每年的增长目标定为20%。据此,也不难预见中国日化专卖店的发展速度有所放缓。

  验证四:中国日化专卖店连续10年一路飙升,屡造神话的无限风光,不仅令国内商场、超市始料不及,更让大批海外同行嘘唏惊叹。累累硕果引大批业者竞相采摘。

  屈臣氏来得最早,1989年大陆日化专卖店萌芽时它涉足深圳、广州等一线城市,马步扎稳后即实施其宏大的向全国进军计划,北上和西进策略同步。它乘着中国专卖店发展的大潮,时刻冲在潮头浪尖。2009年几乎以每两天开一家店的加速度裂变扩张,至发文时止,其全国总店数已逼迫500家。他们的目标是2010年在中国开店满一千家。届时,许多二级市场的份额也大量入其彀中,在精品店的数量、规模、配送和营销策划上还有谁能出其右?

 幸福时光 2009,中国日化专卖店最后的幸福时光

  香港莎莎、法国丝芙兰、台湾康是美来得正是时候,他们2005年进军大陆,正好是中国专卖店渠道大成气候之时。莎莎巧借其在大陆赴港游客中多年来形成的良好口碑和形象,乘势而来,居高临下,首攻北京上海市场。2008年的店数10家左右,未来3-5年的目标是100家店。丝芙兰恃其国际名店的威势,对大陆市场嘴馋眼热,借得与上海家化合作的跳板,高调来华,在沿海一线市场快速拓展,店数现有30多家,2010年的店数笃定过百。康是美仗着统一集团大陆市场的成功经验,从容上阵,现在一线城市有店10多家,2010年开到100家。

  以他们为代表的海外老店,家家都有独特的市场必杀计。屈臣氏是都市生活精品超市;莎莎是世界专业美容品汇萃之店;丝芙兰是国际一线名牌之窗;康是美是医学美容保养品的总汇。他们所要俘获的无一不是城市的白领以上的消费阶层。随着他们扩张的加快,在一线乃至二线市场,专卖店渠道中高端市场的份额多数会被他们把持。事实上许多一线城市的都市白领已经非常忠于屈臣氏,而富贵一族热恋丝芙兰。当前国内哪家专卖店的魅力有他们迷人?

  狼真的来了,他不是一匹狼,他们是一群狼在围猎。他们未见水土不服,胃口还挺不错,身体倍棒,四处觅食。面对汹汹而来的狼群,就是一头狮子也不敢轻易言胜,何况我们充其量只是出身不久的小狮子。嘴边的肉再肥美,还是忍痛割爱吧,保命要紧。翅膀并不很硬的国内专卖店,综合实力明显弱于海外老店,同台直接交手,败的机会多。现在很多店活得不错,那是因为对方还没有来到你的演武场,区域空间大,双方还隔一大段距离呢。

  大敌当前,敌我力量如此悬殊,想在海外兵团看上的一二级市场死守硬拚是极不明智的。本土店的好去处还是三级四级市场,那里毕竟是本土店的福地,大部分店都是在那滚大的,是那里的地头蛇,而海外兵团一时半会还顾不上这欠发达的三四级之地。本土店有足够的时间在那里深挖洞、广积粮、高筑墙,坚固城壕,以待敌之来犯。若此,以空间赢得时间,争取更长的决战准备期,或有机会在未来某日的大战中守好城池。

  2009,当全世界都捂紧钱袋的时候,中国日化专卖店不可能置身其外。不管你是店大的还是店多的,无论你是老店还是新店,客单量的下降,利润的变薄,变挑剔的客人,贴身恶斗的对手都是少不了的待遇;2009,你不太可能再潇洒地拿着你专卖店的剩余资本投于股市或地产,因为你能剩余的也不会多;2009,快乐并幸福着的专卖店真的不多,赚一样钱要多花二倍力。幸福时光真的要挥手说再见了!

  中国日化专卖店幸福期过后应如何?最后归宿会是怎样?且待下一篇拙文讲述。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24324.html

更多阅读

风华绝代,中国电影黑白片时代的靓丽英姿三 风华绝代 电视剧

风华绝代,中国电影黑白银幕上的靓丽英姿——中国电影史上,黑白片时代著名女影星风采录我比较喜欢看建国初期和解放前拍摄的一些黑白老电影,因为这些电影拍摄的都比较质朴纯真。不管那些黑白老电影中,演员的演技是否高超,表演痕迹是否明显

让巴菲特赚钱,中国股民亏钱的中石油 巴菲特给中国股民忠告

“一生能够积累多少财富,不取决于你能够赚多少钱,而取决于你如何投资理财,钱找人胜过人找钱,要懂得钱为你工作,而不是你为钱工作。”前几天,巴菲特股东大会在美国奥马哈举行。不少中国投资者也向股神提出了自己关心的问题。其中一位46岁股

中国日化行业 2013年,中国日化行业关注的那些事儿

 时间如流水,2013蛇年就那样悄悄的溜走了,迎来了大家非常喜欢的“马到成功”。回首过去的一年,中国日化行虽然没有品牌上演IPO大戏,也没有惊天地、泣鬼神的营销大作,但在这一年,有家化“教父”葛文耀与平安信托“恩怨情仇”连续剧,有大

日化渠道 本土日化专卖店渠道的危机

  随着自然堂、柏莱雅、丸美、白丽人等品牌在本土日化专卖店渠道取得令人羡慕的成功;目前全国日化专卖店已发展到十万余家;市场规模每年在以百分之三十的速度向前推进;使得越来越多的日化企业象发现金矿一样跃跃欲试,开始进军这一

声明:《幸福时光 2009,中国日化专卖店最后的幸福时光》为网友一口价不卖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