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节:从迷惘中觉醒(4)



系列专题:《18个放下忧虑的禅修练习:全然接受》

  所谓彻底接纳,最基本的就是要接纳当下每刻的经历,包括当下的心念与感受、行为和事件。如此,我们就能更清楚觉察自己行为背后的动机,也更清楚行为的后果。佛教心理学中,这样的觉察就称为"明觉"。

  假设我们逐渐察觉到自己常常发脾气,用轻蔑不尊重的态度对待孩子;这时就应开始检视自己的动机,并以接纳的态度来看待其间生起的一切心念与感受。也许我们会发现,我们之所以推开孩子,是因为自己也已精疲力竭、无力应付他们的需求:"我自己都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了。"这样的念头也许会让我们觉得腹部的紧绷感像浪潮般一波波扩散出去,并紧紧掐住喉头不放。

  我们也可以观察自己的行为对孩子的实际影响:他们是否害怕接近我们?当发现孩子在我们身边变得畏首畏尾、担心害怕时,我们胸中可能会油然生出一股忧伤;我们还注意到愤怒对身心的影响--自己在怒不可遏地大发雷霆之后,感觉有多么孤立、差劲。

  如是明觉,我们必然会发现自己的根本初衷:不想受苦,也不想制造痛苦。我们其实是多么希望孩子知道,我们是这么深爱他们,远超过其他一切。像这样透过彻底接纳的心,来看待自己所有境遇的来龙去脉,我们就愈来愈能心行合一。

 第20节:从迷惘中觉醒(4)
  既然"不接纳"即是迷惘的本质,我们不免纳闷,在最无法自拔的时刻,究竟要如何踏出第一步,迈向彻底接纳?若能谨记以下这点,就会带给我们信心:无论自己有多么迷惘,自身的"佛性"仍旧是完好无瑕的。我们觉性的本质就是能够知晓正在发生的一切,而心的本质则是能够关爱。我们就像浩瀚无垠的大海,当生命的浪潮汹涌翻腾之际,我们当然有能力容纳它们;即使大海被自我怀疑之风扰动,我们依然找得到回家的路;也即在这波涛汹涌之中,我们依然能够找到自己宽广且觉醒的觉性。

  陷入批判、抗拒或执著的习性时,假使我们能清楚认知自己正在陷入,并且认清我们不断企图控制痛苦或愉悦的程度,认识到折磨、苛责自己只会制造痛苦,接着忆起热爱生命的初衷,我们也就打下了彻底接纳的良好基础。随着不断放下"自己有毛病"的情节妄想,我们于是逐渐能够以清明且仁慈宽容的观照,去接触当下真实发生的一切;我们于是逐渐摆脱远期忧虑和虚妄幻想,坦荡大度地经历当下的一切。无论是喜乐或痛苦,接纳之翼使我们得以尊重并珍惜无常生命的本来面貌。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24657.html

更多阅读

第1节:从心理学中探索人生智慧(1)

系列专题:《探索智慧:可以改变自我的心理学智慧》  笔者寄语:从心理学中探索人生智慧  虽然我早已知道自己进入40岁以后会是什么样子,但在年少时,我曾经认为40岁的自己会高尚很多。一踏入不惑之年,人就如同着了魔一般,逐渐对人生产生

第35节:从工作中得到乐趣

系列专题:《事半功倍的秘诀:无处不在的80 20》  从工作中得到乐趣  工作的乐趣是人生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比名望和财富更重要。如果你对自己的工作感到紧张、厌倦与失望,即使工作为你带来了名与利,你的一生也将会十分痛苦。  80/20

第47节:从实践中获取经验(1)

系列专题:《美国创业家的传奇:我的成功你应该复制》  第十五章  从实践中获取经验  2005年初,我到纽约接受美国广播公司(ABC)《理财之道》(Money Matters)节目的专访。主持人问我,我做了那么多生意,哪一桩让我学到的东西最多。我答道,S

第15节:从奉献中获得快乐

系列专题:《星云大师的人生幸福课:宽心》  从奉献中获得快乐  早晨,我遇到柜台小姐曾淑芳,她是从天主教办的文藻外语学校毕业的。我问她:"你在这里服务,对佛教有没有信念?因为你在天主教里受教育的时间很长,现在接触了佛教你有什么感想

第31节:从迷惘中觉醒(15)

系列专题:《18个放下忧虑的禅修练习:全然接受》  如果过程中有某些感受变得很强烈,引起你的特别注意,那么,就让这些感受取代入出息成为正念观照的主体。你可能会觉得热或冷、酥麻感、疼痛、扭曲感、刺痛、颤动等,这时,就以柔软开放的觉

声明:《第20节:从迷惘中觉醒(4)》为网友虎瘦雄心在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