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节:缺乏自我价值感的迷惘(6)



系列专题:《18个放下忧虑的禅修练习:全然接受》

  对于这种人文世界观,佛教提供了一种触及根本的反向思维。佛陀教导我们,生而为人是难能可贵的,因为我们得以由此了悟,自己的真实本性就是爱与觉性。正如上文中心灵导师直指人心地表示,我们都有佛性。而心灵觉醒即是一个体认自身之根本良善、本初智慧以及慈悲的过程。

  跟信任和与生俱来的自我价值背道而驰的,是我们文化上的迷思,也就是亚当与夏娃被逐出伊甸园的故事。我们对这个故事过于熟悉,以致忽视了它的影响;其实故事塑造并反映了"原罪"这一深层次的西方文化。"原罪"所传达的信息再明确不过了:由于生来就有瑕疵,我们不配得到喜乐、不值得被爱、活该倒霉、不配活得自在。我们是罪孽深重的遭驱逐者,若想重回伊甸园,就得先赎罪。我们必须控制自己的身体、情绪、环境和他人,才能克服自己的瑕疵;我们还得努力不懈、永无休止地,通过工作、获取、挥霍、有所成就、收发电子邮件、承诺等等表现来证明自己。

  缺乏自我价值的成长历程

  杰克·康菲尔德和克里斯蒂娜·费曼(ChristinaFeldman)在其合著的《心灵故事》(StoriesoftheSpirit)中提到这则故事:有一家人去餐馆用餐,女服务生来了之后,家长先点了菜。他们5岁大的女儿接着也大声点了自己想吃的:"我要热狗、薯条和可乐!""哦,你可不能吃那些。"爸爸插话了,并转头对女服务生说:"给她肉卷、马铃薯泥和牛奶。"女服务生微笑地看着小朋友,说道:"那么,亲爱的,你的热狗上面要加什么呢?"她走开后,全家人目瞪口呆地坐在那儿,哑口无言。过了一会儿,小女孩眼里亮晶晶地,说道:"她把我当成真的人耶。"

 第9节:缺乏自我价值感的迷惘(6)
  有一次,我在华盛顿的每周禅修班讲这个故事时,母亲正好来看我,下课后开车回家途中,她转头看着我,哽咽地说:"我就像那个餐厅里的小女孩。"她继续说道,在父母眼中,她从来没有真实地存在过。身为独生女,她觉得自己来到世上只是为了满足父母的期望,她的价值完全建立在如何成为父母眼中理想的模样,是否让他们感到骄傲上;她是他们驾驭、掌控、炫耀或责备的对象,她的意见和感受一点也不重要,因为,正如她所说的,他们根本不视她为"独自的个体",她必须"取悦他人"并有着"做不到就不会被喜爱的恐惧";她感觉自己从来不是一个值得受尊重、无须造作或努力就值得被爱的真实的人。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24668.html

更多阅读

第9节:日本人不擅长的PSA(2)

系列专题:《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问题解决力》  这里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日本工厂导入的QC/TQC、ZD运动、VA/VE的方法是非常科学的。使用逻辑思考和统计手法,基于事实而不是人的意见进行假定,然后证实它,这种方法和PSA如出一辙。所以,日本

21世纪英文报 第9节:第一章 没有藩篱的21世纪(9)

系列专题:《微软副总裁张亚勤谈创新:变革中的思索》  定义个人通信电脑(Personal Computer Communication)带宽及内容的“吉尔德定律”(Gilder‘s Law)和“麦特卡尔夫定律”(Metcalfe‘s Law):前者认为在未来的25年内,主干网的宽带将每6个

第9节:高绩效团队成员的8种表现(1)

系列专题:《如何提升团队活力:打造高绩效团队》  第四节高绩效团队成员的8种表现  高绩效团队具备一些典型特征,同样,高绩效团队中的成员们也具备多种典型的表现。当我们评价一支团队时,首先应该关注的是团队之中的成员。如果他们具

第16节:追溯自我对于死亡的意味(6)

系列专题:《心灵导师最后的生命感悟:最后的日记》  "如果我理解正确的话,你曾指出传统的受到制约的想法会使人受到先入为主的影响,人们可能不怎么思考,就接受了我们是独立个体的概念;对此,我想了很多--我所谓的‘想‘是指想的一般含义,思

第9节:一、心理冲突的根由(6)

系列专题:《两位心智大师的“当机说法”:超越时空》  博姆:就某方面而言,"进化论"是属实的。然而就心智的层面而言,我不认为它是正确的。    克:当然是不正确的。  博:但肉体的进化还是令脑容量增加了许多,否则我们今天也无法坐在

声明:《第9节:缺乏自我价值感的迷惘(6)》为网友落莲心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