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化融合的意义 “两化”到底怎样融合?



“两化”融合涉及很多层面的问题,但都要靠一些本质上的、 

发自内心的东西,才有可能达成真正的融合

参会嘉宾

——  

周放生  国资委改革局副局长

|www.aihuau.com|1

金达仁  国家863专家、集团企业管理专家

阮光立  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科学技术委员会常委、中国总会计师协会副会长

张瑞君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博士生导师

陈 钟  北京大学软件学院院长

黄津孚  首都经贸大学教授、原工商管理学院院长

柏东海  中国企业联合会管理现代化办公室主任

王 颖  理实国际管理咨询集团董事长

李 友  用友软件公司集团副总裁  

 

主持人:智囊传媒总裁  傅 强 

策划人:《新智囊》副主编  赵 敏  

主办单位:智囊传媒·《新智囊》、中国管理传播网、用友软件公司

一方面,信息化是推动经济增长、转变发展方式、加速产业升级的社会“巨擘”;另一方面,工业化是社会信息化建设的杠杆,促使信息技术在各行业和领域的推广应用,成为中国信息经济发展的新机遇和突破口。

工业化与信息化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生产方式。从这一意义上讲,两者之间客观上存在某种排斥性。如果不能很好地处理工业化与信息化的关系,那么就会在装备、人员、资金配置上存在对有限资源的争夺,在技术系统及其运用中存在各自的“锁定”,在组织、管理、onmouseover=displayAd(3);onmouseout=hideAd(); onclick=linkClick(3);>企业文化等方面存在冲突,等等,这需要在工作中引起高度重视。

工业化与信息化之间也存在着内在的有机联系。信息技术及其产业的发展具有运用性强、渗透面广、影响程度大等特点,从而在本质上决定了其发展并不是简单地排斥传统产业部门,使传统产业部门由此而消亡,相反是对传统产业部门的深度改造,并以此为依托而实现自身进一步发展。

智囊沙龙通过与政府、企业、舆论领袖和学术专家等的互动,展开积极、有意义的对话,深入解读和探讨“两化”的内涵、影响以及对中国企业的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所起到的作用。

替代与提升:“两化”融合的两个关键词

□ 国资委改革局副局长 周放生

工业化和信息化的融合可以通过两种方式:一个是替代,一个是提升。什么叫替代?假如开一个国际性会议,无需从世界各国飞到北京,飞到同一酒店,坐到会议室里,这些都不需要,通过信息化方式,每个人都在自己的办公室里,就如同在同一间会议室开会一样感觉、效果。这就是替代。把传统的沟通方式替代了,如果全世界的人开会都用这个办法,现在铁路、公路、飞机的使用量将大大降低。同时也不需要修这么多铁路、公路,不需要造这么多汽车和飞机。信息化的发展在相当程度上替代了工业化。

什么叫提升?最近我去台湾考察台塑,台塑的信息化是我看到做得最好的。台塑1974年开始做信息化,做了30多年,做到今天达到的程度,相比较而言,我们企业落后了5-10年。关键在哪儿?就是台塑的基础管理水平。企业信息化最关键的问题我认为有两个,第一是基础管理,基础管理不达到相当的水平,信息化的功能是发挥不出来的。但基础管理非一日之功。第二个问题是软件能否适应企业的需求。台塑是怎么做的?王永庆开始是买国外的软件,然后自己组建了台塑网络科技公司,这些人就是做网络开发,几十年如一日的开发,研发。因为他们知道企业的需求,然后按照企业的需求,按照管理的不断升级和改善、不断的融合,最后达到了现在的水平。“就源输入、重复使用、环环相扣、相互勾稽”十六字方针,就是台塑的做法。这个过程是企业管理的不断提高和软件适应的不断提高、互相促进,最后达到了一个完善的程度。

研究“两化”的关系,在企业层面上讲,我们首先要把企业的现状分析清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然后按照大家在产业链上不同的角色,根据自身的角色去解决该解决的问题。

工业化和信息化需协同发展

□ 国家863专家、集团企业管理专家 金达仁

 两化融合的意义 “两化”到底怎样融合?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目前尚未完全实现工业化,但又面临着经济全球化和全球信息化的挑战和压力。因此,正确把握和处理信息化与工业化的关系,发挥后发优势,即在推进工业化的同时大力推进信息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两者相辅相成、互为关联,从而实现工业化和信息化协同发展的战略目标。这对有效运用信息技术来推动中国企业和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进而加快中国工业化进程而言都是至关重要的。

分析中国30多年的企业信息化建设历程,尽管纵向比较成绩显著,但横向比较问题不少。主要是企业在推进信息化过程中未能将先进理念及信息技术与企业业务模式和业务流程重组实行紧密融合。或者说企业信息化之所以进展不快,与未能有效推动传统业务模式和业务流程重组有着必然的关系。据国资委网站报道,2007年145家央企信息化评价结果,A级是10家,占6.9%;B级是27家,占18.6%;C级是59家,占40.7%;D级是35家,占24.14%;E级是14家,占9.66%。处于C级、D级和E级应用水平的企业占参评企业总数的74.5%。这说明中国企业信息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难度并不在于资金、技术和软件,而在于企业能否立足于创新,推进“两化”融合,有效分析重组传统的业务模式和业务流程,从而全面提升企业信息化水平、管理水平和生产力水平。

因此,大力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关键是将“两化”融合的理念真正落到实处,转化为具体的信息化应用目标。

企业信息化目标:就是企业将研发技术、制造技术、管理技术、自动化技术与信息技术实行有机的融合,通过有效的应用,推动产品研发模式和设计理念的创新,产品制造模式和制造方法的创新、企业业务模式和业务流程的创新,产业链协同商务模式和双赢机制的创新,从而全面提高企业竞争力。

企业集团管控目标:就是企业集团要尽快构建实时、一体化的管控体系。所谓实时,就是动态的收集、分析、处理各种相关信息,及时应对各种问题,乃至风险。所谓一体化,是指企业集团首先要明确和重组管控模式和管控业务,且要与相关业务实行协同与集成。二是要建立和完善相应的组织机构和规章制度。三是进一步提升管理人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四是尽快建立集团管控信息系统,且要与管控业务紧密融合,相辅相成。

企业ERP应用目标:就是企业将ERP等先进管理理论和信息技术的应用与企业生产经营业务模式和业务流程的重组相融合,通过深化应用ERP全面推动企业管理创新。

为了实现上述应用目标,企业在应用信息技术,构建信息系统的同时,更多的是分析企业管理现状,重组业务模式与业务流程,为信息系统的构建创造必要的条件。否则,这个信息系统也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以构建企业集团管控信息系统为例,按照两化融合的理念以及大量的研究与实践,我们首先要分析企业集团管控现状,重组管控模式与管控流程。具体而言:第一是企业集团公司治理结构是否科学合理,如股权结构、独立董事、制衡体系和人员构成等问题。第二是企业集团管控模式是否清晰,是采用战略管控模式,财务管控模式,还是采用运营管控模式。第三是企业集团管控体系是否建立,管控业务是否完整。第四是企业集团管控组织机构是否健全,管控职能是否明确,管控规章制度是否完善。第五是企业集团管控人员知识结构是否合理,是否有能力分析应对各种问题,乃至风险。第六是企业集团管控业务与相关业务是否紧密协同与集成。例如建立全面预算体系,则与企业经营规划、销售运作规划和生产计划紧密关联,目前这些规划的准确率如何,企业又将如何保证和提高这些规划的准确率还不得而知。

通过“两化”融合推动集团企业转型升级

□ 用友软件公司集团副总裁 李友

面对新的经济形势,中国的集团企业必须转型升级,要转型升级必须加强集团管控,要加强集团管控,就需要一体化的集团管控解决方案,而用友前阶段发布的NC5.5就是一个全面一体化的集团管控解决方案。

我们认为集团企业转型升级非常重要的三方面,就是全球化、行业化和平台化。很多集团企业都是从某一个区域发展起来的,从区域到跨区域,乃至跨镜开展全球化的经营。另外很多企业从单一的行业经营逐渐拓展到跨行业的经营,这是第二个维度。另外一个维度是,我们很多集团企业都是面向客户和产业链的,形成面向客户和产业链的一种服务,就是整合服务。用这三个维度来看集团企业在集团管控,在行业里面产业链的协同,在整个面向产业链,面向客户的应用集成之间一些非常密切的关系,同时集团转型升级的非常重要的挑战,就是我们怎么来平衡盈利与风险的博弈,经营过程会有一些风险,风险控制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获得利润,获得更好的发展。集团企业不同的阶段都会有一些不同的发展重点,都会有不同的解决问题的关键。

首先是管控。现在的管控到了新的阶段——更加全面和深入的管控。没有集团管控就没有企业核心竞争力,这在很多集团企业里面都已经充分的感受到了。确实,在管控里面由于全球化的运作,包括经济的全球化,使集团管控必须支撑企业建立的管控体系和平台。比如说快速反应全球的市场变化,满足不同国家的法规和经管要求。在境外上市的企业要建立内控体系,这种全球化的运作,为全面管控打下了非常重要的基础。在今天,集团企业转型里面,在强调人、财、物的基础之上,更加加强了内部和风险的管理。集团管控要更加跟企业的业务过程密切结合,产业链之间的整合和面向产业链的管控,也非常重要。所以基于这种规模、盈利和风险均衡的管控,要求我们要进行全面、更加深入的集团管控。

第二是协同。集团企业跨行业之间资源的协同共享,平衡各个业务板块之间的风险非常重要。一个大集团里面有几个多元化的行业板块,行业板块之间怎么样建立有效的管控和平衡资源,建立有效的业绩管理体系?另外,这种跨行业多元化发展的集团性企业,总体应用成本越来越重要,建立面向客户、产业链、合作伙伴的一些共享平台,比如说面向一些管理的共享,最终将降低企业成本。所以行业的专业化或者行业的深化和协同是集团企业转型升级的基础。

第三是集成。集团性企业怎么样面向产业链和客户建立平台化的应用集成,这非常重要。很多企业有不同的板块,通过这个平台可以实现各个应用板块之间统一的面向客户、面向产业链的伙伴、面向整个市场。在这个架构里面全球化的架构非常重要,要支持全球化的架构,包括跨国交易、多币种、多国汇率、多会计准则和多语言这样一种全球的架构是企业面向产业链的非常重要的基础。

基于互联网,基于新的Web2.0技术,现在集团企业流程的重组或者流程的拆分,流程之间的协同变得非常重要。另外就是企业面向客户的架构,以客户为中心,面向客户的服务体系,面向产业链的集成,应对产业链之间的竞争。  

用友基于NC转型升级的一体化和平台化的全面解决方案,分了三个层次,首先是在集团层面,第二是在业务层面,第三是我们面向客户、面向产业链的层面。用友的经营策略,最核心的由产品经营模式全面向客户经营模式转型,当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核心就是我们围绕客户的需求,与客户共同创新,与客户形成长期的、专业的合作伙伴模式,使客户能够真正的转型成功,使客户的价值得到最大的发挥。

融合应该从基础管理开始

□ 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科学技术委员会常委、中国总会计师协会副会长 阮光立

信息化的内涵基础是计算机技术,工业化的az内涵基础是蒸汽机技术和电能的发明。信息化是拟人、集成、无缝的IT思维方式,而工业化是机械化、城市化的思维方式。由于思维方式不同,可能认知的很多源头是不一样的。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信息化的普及、推行,导致了人和人的关系发生了变化,导致了组织管理发生变化,导致了工业渠道发生变化。信息化除了直接提高技术和工艺水平外,更多的推动生产关系的变化,最终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深刻理解和推进信息化、工业化的融合,必然会使我们的社会实现质的飞跃。

我们在实践中能感觉到,事实上信息化尽管还没到“化”,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我们的组织、理念、制度、规则、环境、范围、文化都由此而发生很大变化。在现代的IT技术、网络技术的情况下,很多问题,可以利用网络快速得到解决,有的矛盾通过网上公开、透明也迎刃而解,许多边界的概念都在发生变化。地球越来越小,世界越来越大。

信息化一个重要的内容,是将人为管控变成信息、流程和程序的管控。信息化推进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涉及各个层面,有文化上的问题,有理念上的问题,也有体制和制度层面的问题,比如利益格局等问题。

我接触过一个大企业,他们说现在不想发展信息化,为什么?就是说管理基础工作不到位。我们说改一条裤子比做一条新裤子难就是这个道理。当然不能基础不到位就停住不走,既要往前走,又要做基础,两个相辅相成,是需要相互交叉、相互推动的。

企业信息化,最应该做好的是原始信息的收集问题。比如,会计核算发展过程中有过一种“流水帐”,恰恰在流水账的基础上可以盖出各种财务分析的“大楼”。 不管是核算、管理、还是信息化,企业的原始行为和原始资料都是非常重要的。最小的信息单元和原始信息流的规范,是信息化的基础。“两化”融合需要高端的结合,也要从基础管理着手。

作为软件行业,重要的是要考虑企业现状和不同的需求。集团企业需要开发适应集团化运作、集成式管理、专业化经营的行业ERP软件。对多数单个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而言,他们更需要的是简单、实用、可组合的应用软件。

信息化和工业化的融合,是社会层面的事,是全局层面的事,是国家的大事。如果讲到微观层面,讲到企业,贯彻“两化”融合的要点是怎么运用信息化来考虑企业发展,包括技术进步、工艺升级、管理高效快捷、大幅度提高生产效率等。

|!---page split---|

集团化企业是实践的排头兵

□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博士生导师 张瑞君

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以及全球化和网络化的持续升温,中国集团企业逐渐成长起来,并成为支撑中国经济的重要力量。越来越多的中国集团企业突破国与国的界限从事跨国经营活动,成功到海外上市;越来越多在海外上市的中国企业回归到中国的A股市场,实行全球化的运作和管理。另一方面,中国集团企业也面临着政策法规的频繁变化,无论是企业会计制度、税收制度、新劳动合同法,还是内部控制制度都在不断升级中,并与国际接轨。与以往任何时代不同,中国集团企业必须面对跨越国界的全球竞争,并不断提升全球化集团管控能力。

目前,在信息化与工业化相融合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企业、特别是企业集团非常关注:

如何跨越时空,实时掌控集团运作信息,支持集团企业快速健康发展;

如何以全球化的视野进行资源的有效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整合和集成能力;

如何构建支持集中管理的集成IT平台,适应政策法规的变化并与国际接轨;

如何从财务战略管理视角出发,构建集团企业的集中管理模式,提升集团企业核心竞争力。

事实上,目前中国一些先进的集团企业凭借着后发优势以及不屈的拼搏精神,正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将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实践,在价值链、流程再造等理论的指导下,将利用信息技术与管理创新有机融合,构建基于IT的财务集中管控模式、资金集中管理模式、集中采购管理模式、企业资产管理模式、内控与风险管理模式、绩效评价与决策支持模式等,并取得一定成绩。他们借助信息技术进行管理创新的先进经验犹如星星之火,将为更多的中国集团企业的管理改革和创新,为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实践提供最直接的启迪。

“两化”融合是重大战略机遇

□ 首都经贸大学教授、原工商管理学院院长 黄津孚

信息化的通俗理解就是深度开发信息资源和信息能力的过程。

为什么讲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非常重要,因为我觉得信息化是企业一个历史性的机遇,如果抓不住要后悔一辈子,这种机遇是不多的。

真正的机遇必须是企业的目标、市场、资源、能力、环境较好的耦合区间。企业的目标就是可持续发展,就是为相关利益者创造财富。从这个目标角度看,我们的企业面对的市场环境是经济全球化的环境,这个环境应该对于企业是有利的,因为我们的企业发展空间比原来大多了,不仅是国内市场,还有国际市场。但是能不能利用这样一个市场,能不在这个市场上有所作为,就要看有没有相应的资源、有没有相应的能力。

一个企业要实现它的市场目标,首先必须有各种资源,包括人力资源、资金,当然还包括信息资源。目标不同,市场不同,肯定对信息资源的要求也不一样。全球竞争市场对于企业信息来讲肯定要更多、更复杂、更动态。

另外,一个企业要走向国际市场,必须要有和国际市场PK的能力。在高度复杂的环境下,在海量的信息面前,完全靠人脑肯定跟不上。所以必须是“人机协同”,人的智慧加上计算机的快速处理能力和网络的协同能力,才能够成功。

作为中国企业的环境,目前应该是比较有利的,国家制定了一系列支持企业信息化的政策。

由此看来,构成企业加快发展的机遇诸要素是存在的,也是可能较好耦合的。不过,作为一个企业,能不能抓住信息化历史机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有没有相应的文化和能力。

不同的文化对这个信息的感受是完全不一样的。比如说从信息化角度来讲,首先要求是准确、迅速,要按照规则处理;但是过去我们的管理文化往往是强调要含糊一点,差不多就行,给自己留余地。很多时候管理文化与信息化是相背离的。因此,真正要抓住信息化的机遇,第一个来讲,就需要改变文化,促进人机之间的协同。

第二还要进一步提高管理人员理解和运用现代化管理方法和工具的能力,据2007年对北京地区企业的调查,管理现代化的八个方面,包括管理理念、经营战略、体制、营销、运营、财务、人力资源管理、管理方法与手段,其中现代化管理方法的得分最低。许多管理人员不熟悉决策模型、信息化的功效。

信息化本身是一个重大的战略问题,但是一些企业领导和高级负责人并没有认识到。所以要大量的宣传信息化对我们企业发展的作用,如果不做的话就会落后于时代,甚至在竞争中被淘汰。

“两化”首先是集团化的融合

□ 理实国际管理咨询集团董事长 王颖

第一,从关于宏观面来看,工业化和信息化不是相互依附的关系,而是独立存在的、是并行的、是相互促进的。

第二,中国的信息化赶上了信息时代,也注定了中国的工业化肯定跟过去英、美的信息化有不同之处的。单单是因为信息时代的对比,就有一些优势。

第三,两化融合的提出,对当前的中国经济增长方式和产业升级实际上是有现实意义的。由工业化本身和信息化的融合,所带来的盈利模式和管理模式等等一系列的变化,大家都看到了。

中国企业的硬件设施在世界上很多都是先进的,现在的问题是出在人所处在的管理环境上,这个差距是很大的。企业信息化的问题是动态进行的,是随着发展阶段不断的持续改进,不是一蹴而就的,像刚才提到台塑也是三四十年的努力的过程,不断的把个性化的过程加快。另外信息化的过程不宜期望过高,如果员工的素质基础跟不上的话,过于赶风潮实际上对企业是有害的。

信息化很多是要为管理服务的,而管理要为经营服务,所以IT的人一定要往前延伸,不延伸的话生意就做不成了,你得懂你的目的。

我觉得应该建立起这样的基本理论。从现实操作的角度上来讲,中国工业化要提升的层面,肯定首要指明的是集团化公司,集团化来承载,或者起引领作用。集团化的发展肯定是离不开信息化的,工业化和信息化两个方面最高境界的融合,实际上首先是集团化过程中的融合。

也就是说我们在这两个词中间要加一个词,就是工业化、集团化、信息化。信息化和工业化的融合,目标就是提高效益和效率,提高竞争力。但是要解决一个问题,就是真正从内心引发出来的,要通过利用IT来提升效率和效益,提升竞争力。这个如果不解决,“两化”融合就是两张皮。

中国和外国在做法上还有一个很大的差别。像美国,它只是去推动最佳实践,做引导,只是说做好,但不规定怎么做。中国是家长式、保姆式的做法,该怎么做都需要给企业规定好了。所以就要家长一条一条给解读出来。

美国很重要的例子就是在它的监管这一块。《塞班斯法案》实际上只说了一条,就是上市的企业,要在任何一个时间能够适时、准确的拿出真实的财务数据,但是没说要怎么做,也没提别的东西。但是这条法案出来以后,几乎所有的企业内部都设立了一个部门,然后把企业的整个数据备份,将整个系统全部带动起来。因为它的信息系统不这么做就满足不了《塞班斯法案》的要求。《塞班斯法案》不仅管理你这个公司,还管到了你对哪些客户服务。但是如果你不利用IT的手段做的话,就达不到。所以这一点对中国也具有非常值得借鉴的意义。我们要定立一个目标,然后真正满足这个部分,要大力发展信息产业,大力发展市场化服务的能力。

现在的信息或者是信息服务业真正要达到最后的作用,一个标准就是确实有大公司能冒出来,现在你可以看到IBM,中国也要有这样的企业,比如用友。所以要加强信息服务业的发展和建设,加强在这个里面的新兴产业的建设。这个产业形态是跟着融合的情况走的,它如果走到前面了,那就带动了,如果走到后面了,就没戏了。

最后,我们的目标还是推进标准化,通过服务的社会化和市场化,来真正把这一块提到一个高度。所以我们要从本质上认识它。

企业不能被动地接受信息化

□ 中国企业联合会管理现代化办公室主任 柏东海

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是在国家的层面上,“两化”是中国现代化的两个核心内容。除了“两化”,还要重视全球化和市场化。应该说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我们是被动接受信息化的,过去没有想到信息化对经济社会发展影响这么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我们可以通过抓信息化水平的提高,带动中国经济整体竞争力的提升。

从企业的角度来看,我认为重点是推进企业提高信息化水平。信息化已经从根本上影响着企业的生存状态和运营模式。一个企业如果信息化水平很低,恐怕只能在劳动密集型或竞争程度比较低的行业里才能生存下去。而在竞争比较充分、国际化程度比较高的行业,企业信息化水平的高低就决定了其市场竞争能力。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企业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借助于采用了信息技术手段。信息化促使企业提高生产水平和运营效率,使一些大型企业能够进行有效管控,很多中小企业借助电子商务开拓市场。

与国外先进企业相比,中国企业信息化程度还不高。当前,提升企业信息化水平,一是要继续提高认识,从长远考虑,使大家充分理解信息化对未来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影响。二是企业推进信息化建设一定要从现实出发,量力而行,不要赶时髦。从领导层到一般员工,如果没有融入到信息化的变革过程中,将来很难去运用信息化。三是企业开展信息化建设应坚持以我为主,正确处理自主开发、合作开发与外购之间的结合。

信息化是中国概念

□ 北京大学软件学院院长 陈钟

先看看中国常用的几个词:现代、现代化(modern,modernization);国际、国际化(international,internationalization);自然,信息、信息化就应该是:information,informationization事实上,我们发现美国和英国其实并没有这样用“信息化”这个词。工业和信息化部这个中文名字在翻译成英文时用了MIIT(Ministry of Industry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即用Information Technology代替了“信息化”。

美国没有信息化这个概念,为什么信息技术还用的那么好?管理水平还那么高?效益和效率都那么高?其实就是人类进入信息时代企业的效率和效益、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体现在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水平上了。“两化”融合体现了追求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根本目标。

信息化,显然跟“信息”这个词有关。在英文里面有五个词可以帮助我们衡量公共的,可以认知的范畴。

第一个词是数据(Data)。

我们现在常说计算机或计算,其实更多的是数据的加工、处理、存储和利用。现在存储变得越来越重要,如照片的存放、相关资料的保存等等。应该说数据是科学管理的基础,如果不拿数据说话,说管理有科学性基本上是办不到的。没有电子计算机时,数据就存在了,现在用计算机处理的最基本的东西是数据。所以现在建数据中心都是借助计算机和通信技术来保存和处理数据的。

第二个词是信息(Information)。

信息实际上是源于数据的,从数据中去找到有用的东西,如果说数据给你带来了有价值的东西,那么我们就把它称为信息。

第三个词是知识(knowledge)。

信息还不等于知识,信息加以验证和利用,就变成了知识。知识的概念比信息又高了一个层次。现在我们看到国外的一些比较先进的企业,10多年前就开始利用计算机建立自己的知识管理体系了。对知识的运用程度,代表了一个企业的成熟度。

第四个词是智慧(Wisdom)。

知识之上还有什么?都有知识,为什么我的企业比你做的好?因为还有更高一筹的东西:智慧。智慧决定了企业竞争的差异性。

智慧上面还有什么?第五个词叫顿悟(enlightenment),就是悟性。就是到了很高的境界。

|!---page split---|

IBM在2009年度高校合作年会上提出了“智慧的地球”——已经到了智慧阶段了。顿悟再往上还没找到什么词。

我们用这五个词度量一下就知道我们提的信息化概念还处在利用IT的初级水平阶段。我本人觉得现在“两化”融合,其实最核心的问题,实际上是两件事,一个就是工业化企业本身如何借助IT提高核心竞争力,体现在它的效率和效益上。要有核心竞争力,而且是全球竞争力。另一个就是IT产业如何发展、从而能为工业企业实现其提高核心竞争力目标而提供相应的服务。最终,“两化”融合还是以这两个产业之间的协同和发展为标志的。

工业化和信息化中间的融合,可能生发出来的是一种全新的东西,包括全新的流程,全新的思维方式,而不是信息化单纯地注入到工业化里面,然后加速的进程。

“两化”融合涉及很多层面的问题,但都要靠一些本质上的、发自内心的东西,才有可能达成真正的融合。

做企业的思维,应该站在全新的角度设计,然后推动一些相关的变革,而不是站在原有的平台上再去变,不然可能就对接不上了。

——智囊传媒总裁 傅强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24791.html

更多阅读

电信20M光纤的上传速度到底是多少? 20m光纤上传速度

@中国电信客服:20M光纤的上行速率为1024KKB/秒。那么问题来了——目前洛阳市场的电信20M光纤的上传速度只有100KB/秒,属于正常现象吗?上个月拨打10000,接线员告诉我,这个情况肯定不正常,随后帮我报备至@中国电信洛阳分公司,洛阳电信工作人

三句半到底怎样玩?三句半鼓点三句半表演 三句半鼓点节奏

三句半是一种中国民间群众传统曲艺表演形式。每段内容有三长句一半句。一般由4人演出,三人说三长句,最后1人只说简短两个字的半句,故称“三句半”。三句半一般押韵、同调,诙谐搞笑,是群众喜闻乐见的说唱曲艺。三句半演出需要四个人,一个人

利比亚的自爆卡车到底在哪里? 我的世界自爆卡车

利比亚这个国家最先被我知道,是在我被大一上的时候。那时我们一伙无所事事的小伙流窜于校门外村巷胡同的刚开业而又免费上网的网吧里,始迷上于一款叫红色警戒的游戏。游戏里面有个小邪的国家就叫利比亚。他的特有武器便是自爆卡车

声明:《两化融合的意义 “两化”到底怎样融合?》为网友奔涌着拥抱我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