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经济危机下的经营投资策略:逆市布局》
一、金融风暴冲击下中国宏观经济的趋势判断 2008金融风暴对中国经济的冲击正在呈现恶化的趋势,其冲击程度尤甚于1997年的亚洲金融风暴。 (1)GDP增速:2008年的经济形势从总体看依然还是呈现快速回落趋势。我们估算GDP单季回落8.5%,全年降至9.5%,2009年全年的GDP增速为8.0%。 (2)进出口:2009年出口的明显下滑已成定局。中国资本市场的大幅下挫,可能是对这种中美经济相互依存关系的反映,是对美国金融风暴可能对中国经济形成较大冲击的一个预期表现。初步预计,2009年出口增长9.8%,进口增长9.6%。 (3)消费:从历史上看,一般当投资和经济增长出现减速情形时,通常意味着消费增长也将达到顶点,经济开始进入收缩期,而后消费增长将随之回落。2009年消费增长将呈回落趋势。初步预计,2009年全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名义增长10.8%左右,实际增长10.2%。 (4)固定资产与房地产投资:预计地方投资在中央投资及中央政策的牵引下,2009年将开始“急行军”;预计2009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名义增长率有可能回落至18.6%左右,实际增长17.4%左右。 (5)财政与货币政策:为应对通货紧缩,预计下一阶段央行还会继续加大货币政策的放松力度。一方面,为支持扩大内需,增加货币供应和信贷投放;另一方面,通过降息和下调存款准备金率等措施来保证银行体系流动性,进而达到充分供应和引导市场预期的目的。 (6)利率:降息空间仍然存在,2009年还可能再降81个BP。 (7)存款准备金率:为释放流动性,存款准备金率还至少会降5个百分点。 (8)人民币汇率:内外因素博弈下的选择——2009年人民币汇率走势依然将面临人民币升值的外压和促进国内出口增长的贬值内压。因此,2009年人民币汇率走势将持续趋于稳定,可能会出现阶段性的小幅波动。由于受促进出口等“保增长”措施的影响,未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将小幅波动,可能会出现阶段性贬值,但以一篮子货币衡量的有效汇率会保持均衡。 (9)与1998年相比,政府财力尚有较大空间:中国拥有充裕的外汇储备,足以应付资金外流,因而,国家施行反周期的财政政策空间较大。由此可见,未来几年施行扩张性的积极财政政策有其合理的历史依据与支点。 (10)中国经济突围的路径与主突破口:应对当前的经济困局,政府投资牵引仍将是推动经济增长的突破口。未来两年,投资会成为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最大亮点,并最终向内需拉动转变预计。“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对名义GDP的贡献将近1.7%,对实际GDP的贡献也将超过1.5%,对消费的拉动效应也将达到0.4%左右。
![第2节:总论:逆市布局(2)](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6/02060723373436111.jpeg)
(11)通胀与通缩:2008年通胀阴云已逝,通缩风险正浓。萨谬尔森对通缩的定义可概括为“两下降、一伴随”,即价格、成本及货币供应量普遍的持续下降,并伴随着经济衰退。还有一个简单的判定指标就是消费者物价指数连跌两季。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后,我国在1998~1999年始终面临通货紧缩问题。从近期公布的宏观数据来看,物价水平持续走低、货币供应量持续下降(尤其是M1增速下降剧烈)和经济增速下滑的势头愈加明显,显示出我国正面临通货紧缩风险。 二、总结 当前中国经济的回落是国内及国际经济作用相互交织的结果,也是经济增长周期的必然,做好“过冬”准备才能有备无患;世界经济增长周期性变化和国内周期性因素相叠加,加大了2009年经济进一步向下调整的压力;未来3年左右,中国经济将步入周期性放缓阶段。 国际大宗商品期货价格出现快速下跌,物价水平持续走低、货币供应量持续下降,经济面临通货紧缩风险;为应对经济下行,货币政策还会进一步放宽。 2009年,政府投资牵引仍将是推动经济增长的突破口。而经济突围的另一侧重点将是产业升级,但其重心移向重组与兼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