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长期资本公司崛起与陨落:拯救华尔街》
华尔街巨头大聚会 当天早晨7 点30 分,彼得·费舍尔所请的客人:美林证券的戴维·柯曼斯基和赫伯特·艾利逊、高盛公司的乔·柯兹纳和约翰·泰恩,以及J.P. 摩根公司的罗伯托·门多萨,已经全部到齐了。从这些公司的股价走势中,就可以看得出这些高管的心情,而所有这些客人的心情都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那就是愁绪万千。当时,美林证券的股价为每股54 美元,而就在7 月,该公司的股价还高高地挂在每股108 美元的水平之上,比现在整整高了1 倍;而同病相怜的J.P. 摩根公司的股价则跌掉了40% ;高盛公司至今仍然没上市,因此,乔·柯兹纳的心情是他们之中最坏的了。在这种市道下,高盛公司是根本不可能顺利发行股票的了。 彼得·费舍尔开门见山地告诉各位客人,星期天他在格林威治待了整整一天,对长期资本管理公司的情况有了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他很坦率地表示,自己对“系统性风险”非常担心。在座各位银行家纷纷表示,自己也有同感。美林证券的处境就很不妙,倒不是因为长期资本管理公司的影响,而是它在债券交易上蒙受的巨大损失。一直刻意回避对冲套利交易的美林证券,做梦也没有想到过,自己竟然是如此的脆弱,如此的不堪一击。尽管与美林证券相比,J.P. 摩根公司的情况要好得多,但其这个秋季的账面情况同样也非常难看。高盛公司的经营状况更加让人惨不忍睹,但当然要比长期资本管理公司的情况好得多。在八、九两个月中,高盛公司的交易亏损额非常惊人,竟然高达15 亿美元之巨!因此对于彼得·费舍尔关于“系统性风险”的那番说词,他们根本就不需要从全球资本主义的立场上去加以考量,只要看看他们自己现在的处境,他们就对之深信不疑了。 三家银行都提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案。乔·柯兹纳透露了一个消息:高盛公司知道可以找到一个大买家。而且,被高盛公司称为“大户先生”的这位买家已做好了所有的准备,正在伺机而动;J.P. 摩根公司的罗伯托·门多萨提出了一项比较全面的计划,即让与长期资本管理公司签有债券交易合约的银行,得到长期资本管理公司的债券交易合约,而让与长期资本管理公司签有股票波动幅度合约的银行,得到长期资本管理公司的股票波动幅度合约。但是,本人也在长期资本管理公司中拥有投资份额的戴维·柯曼斯基则认为,罗伯托·门多萨的计划太复杂了,真要执行起来,恐怕要耗费很长的时间。他表示,自己和赫伯特·艾利逊倾向于组建一个银团,由该银团向长期资本管理公司注入新的资金。 但如果长期资本管理公司的资产价格继续下滑的话,所有这些方案都是无法操作的。这些银行家首先必须停止继续抛售长期资本管理公司所持重仓的做法。其中一位银行家承认,确实存在对长期资本管理公司落井下石的做法。戴维·柯曼斯基很粗暴地说道:“好啊!只要把那些“雅皮”叫到这里,让他们闭上嘴就行了。”显然他的矛头是直接指向乔·柯兹纳的。事后,戴维·柯曼斯基表示,自己当时并不是特别针对什么人说的,只是听说过高盛公司的交易员将长期资本管理公司的所有交易数据下载到自己电脑里去,而高盛公司并不承认曾经发生过这种事情。但不管怎样,关于高盛公司对长期资本管理公司进行投机的传闻一直在华尔街高层中流传。“我并不清楚谁能够证明此事属实。”戴维·柯曼斯基说,“但问题是确实存在的。” 早餐会一直持续到上午9 时30 分。与会的银行家一致同意,派遣两个小组到格林威治,对J.P. 摩根公司方案的可行性进行研究。其中,一个小组负责债券,另一个则负责股票。而由赫伯特·艾利逊领导的第三个小组,将在美林证券内对组建银团向长期资本管理公司注入新资金的方案,进行深入的研究。此外,他们还一致同意,邀请长期资本管理公司最大的投资者瑞士联合银行,一起参加他们的行动。

约翰·麦利威瑟泰然自若地对银行家们的到来表示了欢迎。而劳伦斯·希利布兰德则显得非常憔悴,神情十分紧张。显然,长期资本管理公司出现的巨额亏损,对这位交易大师产生了极其重大的影响,更何况,劳伦斯·希利布兰德本人的财务杠杆,也已经高得离谱了。现在,长期资本管理公司和来访银行家们的谈判,只是走走过场而已了。合伙人现在最担心的是,自己会不会受到起诉;而银行家们最担心的是,要在市场变幻如此迅速的情况下,把长期资本管理公司整个资产组合的价值完全计算清楚,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在对该基金的资产组合作出了相当保守的估价后,银行家们得出了一个估价。就许多合约而言,银行家们给出的价格几乎已经接近于零值了。维克多·哈格哈尼被银行家们开出的价码给震怒了。“非常感激你们能来这里。”他用一种近乎指责的口吻向美林证券的一位银行家说道,“我们不能认为你们是对的。你们应该做的就是向我们进行投资。”维克多·哈格哈尼此时的表现,就像是一名掉进水里的人要和岸上救他的人谈条件一样,在他的内心深处,他并不认为自己会就此沉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