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节:超越下一次浪潮(1)](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6/020607235215909195.jpeg)
系列专题:《微波炉行业没有硝烟的血战:微波炉战争》
超越下一次浪潮 美国著名消费者行为学家麦克尔·R·所罗门曾经说过:要想超越下一次浪潮,必须比竞争对手先想到消费者,并及时认识他们的心理特点。 不言而喻,市场比拼的同时,无论美的还是格兰仕均在进行消费者价值引导与管理工作。美的祭出的是“营养蒸冠军”,希望以此在使用功能上诱导、影响消费者的烹饪习性;格兰仕以行销与慈善之名,亮出口号“购物也慈善、我为中国红”,着意在“民族性”上激发消费者的购买冲动。 无数的营销事实已经证明,“消费者民族中心主义”是不可忽视的消费情状,它是客观而真实地存在于一个民族内部的,相对持久、恒定的消费心理特质。中国诸多本土企业已经或者正在运用这种潜在消费特质来引导、强化、凸显国人对国货的“认牌购物”,并以此为营销切入点,全方位多层次推进具备个性特色的心理干预与市场营销,也就是通过对民族情绪的巧妙整合与移用,来激发国人购买国货。 家电领域,长虹早年即推行过“以产业报国、振兴民族工业为己任”的营销传播;再比如近两年异常流行的“真功夫”中式快餐连锁,启用的便是一幅酷似“李小龙”的功夫明星影像作为传播载体,充分彰显了中式快餐品牌的民族特质。格兰仕祭出的“中国红”概念,即有意在2008奥运之年突出中国概念,“红色”在中国人的思维体系里占据着牢固而强硬的地位,既是吉祥喜庆的象征,又预示着对国家的忠诚与膜拜。众所周知,奥运火炬传递风波不断、险象环生,境外势力、境外传媒对2008北京奥运会的“政治干预”,激发了中国人强烈的义愤,从国民群发短信抵制法国著名连锁品牌家乐福事件就可看出,中国人的民族情绪已经被撩拨起来了,民族自尊心与自豪感如烈火燎原,势不可当。 “中国红”只是贯穿2008年的营销主题词,因为这个年份的特殊性,这样做固然能激发消费者购买国货的欲望与行动,但是2008年之后呢?消费者会有再购意向吗? 既然已经打出了“中国红”、“蒸冠军”概念,格兰仕、美的就应该积极而主动地精心培植本土消费者健康的“民族中心主义心理”,提升产品内涵与外延,建立丰富多样的品牌形象。这无疑是培育“消费者情结”的有效途径,通过品牌的形象传递,让消费者增强对“中国制造”的恒久尊敬与信心。 来自营销学界的数据显示,行业特征对顾客满意度具有显著影响,行业集中度与顾客满意度之间显著负相关,集中度越高的行业,顾客满意度越低。因此,做企业的起初境界是做生意,到一定层次之后就应该是做行业了,这既是对企业的今天负责更是对企业的明天担当。 现在,让我们一起面对这个问题:什么是营销?杭州娃哈哈集团董事长宗庆后说“营销就是买与卖”。质朴无华的一句话道出深意。依循宗庆后的逻辑延展开来,以“买与卖为内核”的并购,其实可算是营销的至高境界。 之前,当华润在内地啤酒市场挥舞资本利器四处杀伐时,笔者曾与华润雪花啤酒(中国)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王群探讨并购之秘。王群面露狡黠,语多“并购其实很简单,就是看地图”。啤酒圈一条不成文的销售定律是,营销半径须控制在150公里以内,距离太远则成本攀升、无利可图。华润的并购方法是,以目标市场为圆心,以150公里为半径,画出一个圆圈,择取圆圈中质地优良的啤酒厂围而歼之。继而以“圆环套圆环”,画圆不休、并购不止,将所并购啤酒厂串联成群、合纵连横。并购之于营销,几多启迪?要学会通过看地图、定圆心、择半径的方式做营销。看地图为的是让营销更外向,关键的一点是确定好“半径”,半径过窄获利寥寥,倘若半径过大,目标市场跑偏,结果必然是事倍功半、离题万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