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节:1989年相信未来(6)



系列专题:《中国现代商业的演进历程:追寻商业中国》

  第一卷“觉醒的时代”中出现的第一个人物是张秉贵。2007年我去北京出差,专门走访了北京王府井百货大楼,这是昔日张秉贵工作的地方。那天我碰到了张秉贵的儿子张朝和。张朝和先生很热情,我向他求证了张秉贵的一些事情。但在张朝和的身上,我却分明看到了计划经济年代的影子。坦白讲张朝和先生在见我们时,精神状态仿佛也并不好,弯着身趴在糖果柜台上,这和之后我们说起他的父亲时完全是两种状态。张秉贵的糖果柜台现在是在王府井百货的地下一层,面积不大,事实上我感觉这个柜台如果仅从商店定位的角度来看,完全应该撤掉。

 第57节:1989年相信未来(6)
  我的同事也注意到这个现象,他们怀疑这个糖果柜台如今在这里是不是只是摆摆样子,关于这点我也有着同样的疑惑。另外一个疑惑是,张秉贵数十年如一日地坚持那种高水准的服务,是什么样的精神在支撑着他?他为什么要这么做?他内心究竟在想什么,或者为了什么?但张秉贵业已作古,我只能肯定的一点是,张秉贵的服务态度和服务水准,绝不是他那个年代的主流,尽管这并不妨碍我们对张秉贵的尊敬。

  在北京我也寻找过1980年秋天在翠花胡同开张的“悦宾饭馆”,却没能找到。虽然有些遗憾,但这家店的老板,北京的第一位个体户刘桂仙日后对媒体所说的话“就图把几个孩子拉扯大,让他们吃上饭”却反映了那个时代个体户的心声。一个伟大变革年代的背后,正是这样普通民众为了生活得更好而作出的努力。

  第一卷中写步鑫生的篇幅颇多,作为第一个改革的“典型”,我认为这样的篇幅是合适的。在对步鑫生的资料搜集中,我注意到步鑫生的“下台”本身就是一件饶有意味的事情,但在大多数书籍中笔墨很少,第一卷上特别把这段历史交待清楚了。步鑫生作为一位历史人物是承前启后的,虽然严格说来他并不是一位自由企业家,但他的局限不在于他缺乏改革精神或创业精神,他的局限正是那个时代的局限。

  书中大多数人物的名气都不如步鑫生那么大,或者可以说即使是在他们的时代也都是个小人物。但我深信,正是这些小人物代表了那个破茧而出,使得中国从计划经济迈向市场经济的转折时代。我的写作大多数时间是在深夜,在我关上电脑沉沉睡去的时候,脑子里经常在半梦半醒之间出现这些人物的影子,这些影子仿佛让我又回到了那个改革初期百废待兴的年代。

  无论如何,第一卷就这样完成了。第二卷“漫长的90年代”和第三卷“躁动的新世纪”也将在未来的一段时间陆续和大家见面。我总觉得,再过几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也许我们可以更为清楚地看清这三十年的中国在历史中的作用和地位。历史,是需要保持敬畏的距离的。在第一卷的最后,我引用了食指的诗《相信未来》,食指似乎有一双看透历史的眼睛,不过,在90年代之后,他一直待在北京的精神病福利院。

  值得高兴的是,在我改好三校稿的第二天——2009年1月19日——中午的12点18分,我的女儿出生了,我和太太把这个和《追寻商业中国》一起诞生的孩子取名为“俞简”,“简”这个字出自《论语》“居敬而行简”,同时,我和太太也都希望俞简以后能简单快乐地生活。至于成为什么,我想俞简有自己的选择,只要对社会作出自己的贡献,为人父母的已经满足了。

  俞简躺在妈妈的身边,我眼里的泪水几乎就要夺眶而出,为了迎接她的诞生,我们已经等待了很多年。妈妈为了生她,吃了很多的苦,比起我写作《追寻商业中国》的艰辛,妈妈生小俞简要辛苦上很多倍。俞简的诞生,也更让我感觉到了一个男人的责任。青年时代那种崇尚“个人成功”的我已经成为过去,我觉得未来最大的成功,是做一个合格的丈夫和合格的父亲。

  我希望俞简日后能读一下爸爸写的这本书,这是爸爸前半生最重要的一本书。虽然,我曾经自信满满地认为,这将是商业写作史上一本非常重要的书,但当我第一眼见到俞简,这样的自信就打了折扣。女儿,你将是爸爸这本书未来最重要的读者和评判者。

  我仿似看到了这样的画面:俞简正拉着爸爸的手,用稚气的语言和爸爸讨论书中的内容,还不时地加以批评,从不迷信什么权威或是书上所说,正如年少时的我。

  俞雷

  2008年10月17日,写于杭州莲花港畔

  2009年1月20日,于俞简出生一天后修改

  本书精华已连载完毕,谢谢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25260.html

更多阅读

第57节:中国还安全吗(6)

系列专题:《解读中国经济迷局:中国这些事儿》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二战”奠定了当今世界的格局,台湾问题是“二战”遗留下来的世界性政治问题之一。第二次世界大战不仅实现了德国的分裂、朝鲜的分裂,还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台湾的分离

第37节:乐活人生的6项修炼(37)

系列专题:《6种不可或缺人格:乐活人生的6项修炼》  “我在太平洋西北部有一家制造企业。在过去一年里,我一直在致力于一桩收购。我们的目标是另一家企业,收购它将大大地推进我们的战略。我在尽心竭力地推动这桩交易,但是我的首席运营

第30节:乐活人生的6项修炼(30)

系列专题:《6种不可或缺人格:乐活人生的6项修炼》  为了举实例来说明,让我们回到那次会议,看看他都忽略了些什么。当那位女士谈到她调来的那些员工以及他们两年来全力在做的事情时,要是他的人格能够促使他理解她的感受,情况会怎样?要是

第57节:依靠团队才能“不可替代”(6)

系列专题:《基业长青企业员工秘笈:做不可替代的员工》  第四节 别让你的“锋芒”刺伤自己  在聪明人身上,或多或少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他总觉得自己比其他人懂得多,见识也广,以至于在很多时候总是表现出要比其他的人高人一等的

第57节:第八章:缓冲的消失(1)

系列专题:《潜伏中的职场生存学:潜伏在办公室》  第八章:缓冲的消失  职场潜规则第八条:高你半级的人,往往是最危险的,同级的是天然敌人。  如果你已经有一官半职,那对这句话一定感同身受。  在中国的职场上,平级官员或者相

声明:《第57节:1989年相信未来(6)》为网友自尊自爱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