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揭开世纪金融霸权的内幕:谁来拯救美国》
这使得以索罗斯为代表的对冲基金们更加坚信自己以前的判断,他们决定在危机凸现时开始出击。 英国政府也不得不进行最后一搏了。财政大臣采取了各种措施来应付这场危机。他再一次请求德国降低利率,但德国再一次拒绝了;无奈,他请求首相将本国利率上调2%~12%,希望通过高利率来吸引货币的回流。一天之中,英格兰银行两次提高利率,使利率高达15%,但收效甚微,英镑对马克的汇率还是未能站在2.778的最低限上。 1992年9月15日,在动用了价值269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之后,英国政府最终还是遭到惨败,被迫退出了欧洲汇率体系。这一天,也被英国人称为“黑色星期三”。 事后的分析资料透露,索罗斯正是这场袭击英镑行动中最大的赢家。他从英镑空头交易中获利接近10亿美元,在英国、法国和德国的利率期货上的多头和意大利里拉上的空头交易,更使他获得的总利润高达20亿美元,而欧洲各国中央银行共计损伤了60亿美元。就在这一年,索罗斯的基金也增长了67.5%。 事后,索罗斯被《经济学家》杂志称为打垮了英格兰银行的人。 2.片断二:掀起亚洲金融风暴 1997年7月,量子基金大量卖空泰铢,迫使泰国放弃维持已久的与美元挂钩的固定汇率而实行自由浮动,从而引发了一场亚洲金融市场前所未有的危机。 1997年7月2日,依照事先的侦查报告和作战计划,金融大鳄乔治·索罗斯的量子基金带领和其同样擅长投机的其他对冲基金对泰铢发起了猛烈冲击。当天,泰铢兑美元汇率就下跌了20%,创下有史以来的最低纪录。 受此影响,以东盟为主的亚洲一些新兴经济体相继卷入,金融危机序幕由此拉开。 直到危机结束10年之后,一些内幕才得以由当事人披露。其中有一位叫琼斯的,当年正是索罗斯基金的高管之一,亚洲金融危机之前他以中国香港为中心,并深入到东南亚各国研究该地区经济发展的真实状况。基于他的第一手资料和数据,索罗斯开始注意到又一个令他心驰神往的攻击目标。琼斯随后还向索罗斯旗下量子基金如何冲击亚洲货币提供了详细作战计划。 后来,这位当年得意于金融游戏的基金经理人,面向华尔街媒体细解了当年如何为偷袭亚洲货币而提前准备,如何在汇市、股市和期市与香港特区政府展开攻防战的经历。 1996年,泰国股市依旧低迷,房地产市场则风生水起,这其中海外资金和国内的银行就是背后的推手。琼斯当时驻扎在香港,不过大部分时间是马不停蹄地造访周边的东南亚国家,为索罗斯基金的大举进攻寻找突破口和准备作战计划。 他后来说,“那一年我们在这一地区飞来飞去,我们直接与开发商见面,也与银行甚至当地记者交流。”他发现整个楼市泡沫已经很多,部分开发商支付利息都有困难,“但银行还是帮开发商找来很多美元贷款”。 于是,琼斯认为,资产泡沫堆积、外资不断涌入、银行短期外债高筑、开发商勉力支撑但已开始摇摇欲坠。“这些信号综合起来后,我们花了很长一段时间仔细研究。”研究的结果就是,这一局面难以维持。于是,琼斯向索罗斯建议,沽空泰铢。而后来据琼斯透露,为了这一仗,他们更是提前了6个月准备,逐步建立起了沽空仓位。

到了1997年1月份,索罗斯基金联合其他国际对冲基金开始发动起了亚洲战争。他们在一开始就是大肆抛售泰铢,使泰铢汇率直线下跌。随后,泰国央行入市干预,动用约120亿美元吸纳泰铢。同时,泰国政府还禁止本地银行拆借泰铢给离岸投机者,并大幅提高了息率,试图三管齐下,保持泰铢汇率的稳定。 不过这种稳定保持的时间很短。1997年5月的时候,出现了大量资金流出泰国的情况,迫使泰国政府不得不实施资本控制,但明显地表现出了力不从心的态势。 到了6月份的时候,以索罗斯为首的对冲基金再度向泰铢发起了致命冲击。此时的泰国央行已无招架之力,仅有的300亿美元外汇储备已经耗尽。就在6月30日,泰国总理还在电视上向外界保证:“泰铢不会贬值,我们将让那些投机分子血本无归。”然而仅仅两天后,泰国央行即被迫宣布放弃固定汇率制,实行浮动汇率制,泰铢随之一路下泄。而泰国央行行长伦差·马拉甲除了辞职,也别无他为了。当年的8月5日,泰央行决定关闭42家金融机构,至此泰铢陷入崩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