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经济危机下的鲜活美国:华尔街日记》
寻 房 记 文/林 俐 “我们帮助你省钱,为了更好的生活。”美国每日平价连锁商店沃尔玛的电视广告标语,频繁地穿插在节目之间。 在经济不景气的阴影下,这句标语是否更能打动人心?缩紧腰包过活,却又想保持一定生活品质的心态,我在抵达纽约的第二天就略有领悟了。 我和提前了数天抵达的程明霞会合后,就为了张罗价廉物美的住宿,折腾了老半天。 “今天的房价,税前是199美元,明天是249美元,大后天是289美元。”随着周末的来临,这家位于纽约商业黄金地段、时代广场边上的酒店,价格犹如大盘经历牛市般地往上狂飙,而我们则因为这个高门槛,决定——撤 ! 明霞拖着大行李箱,我扛着大背包和摄影器材,我们步伐稳健地穿过繁华的街道,和在纽约地标前留影的人们擦肩而过,把高楼大厦甩在身后。 二十来分钟后,我们气喘吁吁地站在一家干洗店门前,有熟人介绍说这栋四层高的楼房里,有家没挂牌的经济型青年旅社。 老板娘是位年轻干练、乐于助人的中国人。但是因为可以通过网上预订,小而精致的旅社里早就人满为患。现在就只剩下四人大通铺里的一张单人床位,65美元一天。我们要是乐意挤一挤,她愿意破例让两人共享一张小床。 “我也很意外,旅社的生意,和去年十月比,今年来得更火。每一天都有来电查询的人,我每天都要说超过三十遍以上的——‘满了’。什么金融危机、经济不景气,我们好像根本不受影响。”老板娘徐太太说。 这也许是因为她的顾客大多来自欧洲的缘故,金融风暴中的美国和美元变得相对便宜和更有性价比。 但是,她说顾客对象为当地人的一些餐饮业,就很受影响。 爆满的状况好像不只她一家,在我们还未找上她之前,还有另一家经济型旅馆也爱莫能助地告诉我们——最多只能住一天,之后的日子已经全预定满了。 我不禁看看日期,以为圣诞假期的高峰季节已经提前到来了。入境时,我还记得关卡移民官例行公事地问我从哪里来、去干什么、打算如何贡献。我开玩笑地答:“帮忙促进消费,拉动内需。”看来还轮不着我呢。 一来找得累了、走得疲了,二来还得赶去曼哈顿唐人街做些采访和拍摄,我们接受了徐太太的好意,把大包小包扔下,干活去了。 在美国人眼中,中国是廉价的代名词,不论是放在沃尔玛商场架上的平价的“中国制造”,还是纽约唐人街里的各种买卖。 “你在美国时,若要在不远的城市和城市之间移动,又想省钱,就乘坐Chinatown bus(廉价的客运车)。” 在我出发前,一位旅居北京的美籍友人向我建议。 第一次踏入纽约唐人街的时候,我们确实被它的实惠“感动”了。 “我已经好几天没吃热熟食了,都是冰冷的三文治。”明霞一边快乐满足地咀嚼着4.25美元的四菜一汤中式经济大餐,一边说道。在时代广场的商业区附近,普通餐厅的主食大多都在20美元左右。 后来,唐人街又解决了我们的住宿问题。一间不带卫生间的双人房,有窗户、有电视、有宽带上网——才85美元一天,成交 ! 采访纽约中华公所主席于金山时,问及唐人街的价廉物美是否会因为经济不景气而更受美国人喜欢,他灵机一动,答道:“我倒从来没有往这个方向考虑。这个主意好,下次会议时应该提出来大家讨论看看如何推广。” 第一次踏入纽约唐人街的时候,
![第24节:寻房记](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6/020607244643548235.jpeg)
我们确实被它的实惠“感动”了。 没有选票,就没有声音;没有选票,就没有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