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系列专题:《贡献者:怀尧访谈录》
用一生时光修筑文化城墙 吴怀尧:近来流行于大街小巷的奥运歌曲《北京,欢迎你》中有一句歌词是“有梦想谁都了不起”,能否透露下你在文学创作方面的梦想与雄心? 岳南:对于这一类的歌,我不太留意,若说有梦想就了不起,我没有感觉到也没有看到。我在文学创作方面的事,谈不到什么梦想和雄心,古人有“立德、立功、立言”乃男子汉的三大理想或追求。我现在的写作,属于“立言”的一类。既然如此,就要在自己喜欢的领域,把这个“言”立得正、立得直,立得真一些,为这个世界留下一些别人没有发掘过的历史史实和真相,用一生来发掘湮没的材料,修筑一个新的文化长城。因而,每一份材料、每一个朝代的史事在我笔下都是一块砖石。如果这些都不能实现,至少做到在良心上能过得去,不要给别人添堵或出卖文化良知,弄出一些 “含泪劝告”或 “纵做鬼,也幸福”,并且还“只盼坟前有屏幕,看奥运,共欢呼”等等鬼怨人怒的“雄文”来,在文化长城上抹粪。 吴怀尧:2007年8月22日,你开通个人博客,一年时间,有500万人访问了你的网络空间,你对网络这种新媒介怎么看?你认为网络会带给文学什么样的影响? 岳南:网络是个新生事物,以前对它认识不足,自从开通博客后,感到网络的力量很强大,相互间交流起来更快捷更方便了,许多信息采集起来也方便得多,有些资料可以不用到图书馆就可以查到,这对增加知识面,提高创作效率是很有益的。如果没有网络,要写一本书肯定付出比现在大得多的时间与力气,这是网络时代给创作者带来的好处。当然,就我在网上看到的文章,特别是博客文章,大多都是肤浅的八卦文章,有的跟“文革”的大字报差不多,看上去沸沸扬扬的迎风招展,很有气势,但看过也就看过了,像风沙掠过面颊,基本上留不下什么印象。 吴怀尧:此前有媒体报道,年近七旬的南京建筑学家陈景元为查证兵马俑的真实来历,独自调查研究30余年,认为兵马俑的主人根本不是秦始皇,而应当是秦始皇的祖先秦宣太后的陪葬品。你也出过关于秦始皇陵的专著,对于陈景元的观点,你作何评价? 岳南:我与陈先生是朋友,经常通邮件交流这方面的看法。对他提出的观点大多数不赞同。我觉得陈先生的研究,“想象、猜测”的成分居多,理由并不能完全令人信服,目前还只是停留在“猜疑”的层次上。 这个世界上,有些东西是可以怀疑并推翻重来的,有些却不能,我本人还是更相信司马迁的《史记》与现代田野考古成果。也就是现在史学界提出的要从“疑古”转到“释古”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