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惨烈职场博弈奋斗:我在职场二十年》
(12)我不知该杀哪条狗 总部是一个组织,不是一个人,所以总部不会对我有任何看法,总部也不会对任何东西有看法。 对我有看法的,是总部里的一些人。 关于这些人,有很多事情我是说不清楚的,我并不是太了解他们,因为我在下面的汽站里疲于奔命的忙于具体事务。对于每一个从总部“下 来”视察工作的大员,我都是小心翼翼的接待侍候,生怕稍有不周,让他们回去之后说几句难听的,那就不妥当了。 传统的《易经》对于组织系统早有过深刻的研究,比如,易经上曾经提到:二多誉,四多惧,三多功,五多凶。这话的意思是说,做文职 的,越是靠近权力中心,得到的成绩和荣誉也就越多,而如果远离权力中心的话,就会随时遭遇到不测之祸,所以就会多惧。而做武职的—— 比如说企业中的前沿部门——越是靠近权力中心,获得的功劳也就越多,而远离权力部门的,不仅你的成绩会被别人抢走,而且你做得越好, 遭到组织罢黜的可能性也就越高。 一切缘由职场中的博弈。 当我在下面的汽站里和员工及村民们绞尽脑汁的斗法之时,集团公司总部却在轰轰烈烈的展开一场大规模的权力博弈。有人说共有三方参 加了这场博弈,也有人说其实参加这场权力争夺的只有两个阵营。而在三年前,我无意中遇到了一位以前公司里的同事,聊起这事的时候,他 又爆了一个冷门,说是这事其实是有着极深内幕的,事情的究竟并不象我们所看到的那样。 事情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或许只有天晓得。

所以我在叙述中尽量不提到任何一个人的名字,因为我的叙述必然是缺乏客观的,牵涉到人物的藏否,那不是我能够承担的责任。 我只叙述我所见到的。 但我所见到的,只是我想见到的。 除非你明白我在说什么,否则没必须再继续深究下去。 我是这样理解发生在集团公司的权力博弈的,这场博弈实质上是本土草根经营者、正统权力经营者与西洋管理学派的经营理念之争。 本土草根经营者,是指董事长的弟弟及几位总裁为一方,他们掘起于草莽之间,对企业的经营实践有着深刻的洞察与了解,务实苦干是他 们的最鲜明的风格,这种风格至今仍然影响着我。 正统权力经营者,是指集团公司中的另外几位董事,他们不认同企业在市场上的艰难拼杀,认为依托权力框架的资本营运是让企业摆脱竞 争的宿命,进入快速增长通道,迅速完成资本的原始积累的不二法门。我是这一派人士的信奉者,此后许多年来我一直追随着他们的脚步前进 。 西洋管理学派,是指从英国拿到了工商学管理硕士文凭回来的董事长的小姨子,她是一个年龄小我五岁的女孩子,风格泼辣明快,她的理 论也是我的研究重点,我曾和她有过一次对桌长谈,从她那里获益非浅。 这三派人士聚集在公司的会议室里,天天争吵不休,在我看来,无论他们哪一方都有道理,听他们谁的都没错,都能够把公司搞好。但糟 糕的是,他们三方都要说话,都要将自己的观点和理念融入公司的决策之中,这样,一个原本非常有效的方案因为融进了相互冲突的理念,导 致了执行效果的相互抵消。但即使是这样,对公司的影响也不大,就算是没有什么决策,汽站照样会营运赚钱,企业仍然可以安然无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