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节:又一起难堪事件



系列专题:《惨烈职场博弈奋斗:我在职场二十年》

  (2)又一起难堪事件

  第一次剽窃事件之后还不到一个月,我突然接到当地一家杂志社的电话。

  需要解释一下,象我们单位所写的那种“资讯报道”,其新闻价值并不高,外地的报刊是绝无可能刊登这一类东西的,只有当地的报纸杂志才 有可能发表,这也是我们所撰写的文章都集中于当地的原因。

 第3节:又一起难堪事件
  给我打电话的这家杂志,虽然发行量极小,却是权威部门主办,极有来头的。接到这个电话时,心里就有些兴奋。

  电话里是一个粗喉咙的男人,他大声吼道:我们这里收到一篇投稿,是什么什么内容,是不是你写的? 我急忙回答:是我,是我写的。

  然后对方隆重宣布道:“这篇文章,我要了,我有用。” 天地良心,这是他当时的原话,一个字也不会错的,虽然事隔多年,却仍然言犹在耳。当时我呆了一下,难道我的文章他“有用”,我就没用 吗?没用我费这么大的劲写这东西干什么?还没等我想清楚这个“我要了”是什么意思,对方又粗着喉咙吼叫了一声:“没问题吧?” 一瞬间我明白了过来,这又是一位“抢劫者”,不过与报社那位不同的是,这一位是同你打个招呼,变暗偷为明抢,那我应该答应他吗? 虽然事隔多年,我却至今仍然非常佩服我自己的反应能力,我几乎是立即回答道:没有问题,没有问题。

  在放弃自己的权利与生存空间这方面,我这一次的表现与行为堪称所有失败者的典范了。

  听了我的回答,对方随即命令道:那好,你马上过来一趟,这有几个地方还要改动一下。

  我立即蹬上自行车,心情激动的赶了过去,一路上想入非非,自以为如果我出卖了自己的利益,那么,我就与对方成为了“朋友”。做为“朋 友”,这位兄弟怎么也应该投桃报李,以后多给我发表几篇文章吧? 当时的我一点也不了解这个社会,更对职场上的游戏规则一无所知,完全是凭了自己的臆想来解读这个世界,遭到了日后的羞辱,也是必 然的事情。

  帮助别人做坏事,甚至不惜以损害自己利益为代价的,是最典型的小人行为。小人之行,必有小人之辱,这个道理,直到很久之后我花费 时间慢慢咀嚼孔子的《论语》,才终于把这个道理想明白。 我骑自行车赶到了杂志社,却惊讶的发现我见到的那位兄弟与电话里表现的完全是不同的两个人,电话里的声音喉咙粗大,说话极有气势,见 面时却发现此人声音极是文弱,甚至有几分有气无力。连看我的眼神都是躲躲闪闪,不敢与我正视。

  做贼者必心虚。

  有一定博弈经验的人就能够依据这点反常马上研判出对方的虚张声势与恐惧心理,完全可以抓住这个机会反败为胜。但我在当时明显缺乏 这种能力,我甚至连一点自我保护与防范的意识都没有,而是兴冲冲的帮着这个家伙蹂躏我自己,按照他的意思把那篇报道重新写过。

  我觉得自己终于交上了一个“朋友”,并因此而在内心里沾沾自喜。

  又隔了不久,我又有一篇报道发表了,在另外一家报纸,署名又是一个我不认识的陌生人。

  那是我被剽窃的第三篇文章。

  我的处长看了这篇报道之后,眉花眼笑,对我说道:你怎么老是出这种事啊。

  我委曲的回答:这怎么能怪得了我? 处长笑得更是开心,说:不怪你怪谁? 但我仍然没有意识到,事情的原因正是因为处理不当而造成的,而由于缺乏足够的反省能力,我却将这几件事情归结为“社会真是太黑暗了” 。

  实际上这个社会非常公平,每个人必须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我之所以认为社会“黑暗”,是因为我自己有如一头戴着眼罩的驴,看不到那伏 隐于职场惨烈博弈之中的游戏规则,所以我的眼前只看到一片黑暗。

  我严重怀疑佛门中的一句话:你心里有什么,看到的就是什么。

  以我一个刚刚进入社会的孩子,心里哪来的什么黑暗?但我当时却感受到了那种几乎压得人窒息的黑暗。

  事实上,我看到的,只是我心理上的缺陷与弱点。

  这一次事情发生之后,我仍然缺乏行动的勇气。事实上,从最初开始,我的懦弱已经形成了一种惯性,这种惯性在得到我不断的暗示与强 化的前提下,已经进化成为了我的思维本能。

  虽然如此,但我心里仍然残存着抗争的欲望。但这种抗争的意愿,同样被我的心理防御机制所扭曲,体现为另一种形态。

  当时我的考虑是,要抓紧时间发表几篇,要让我自己有名,要让别人不再敢随意的剽窃我。

  于是我打电话给那位杂志社的“朋友”,他是剽友中的“君子”,是唯一获得了我的“剽窃授权”的人,他拿走了我的思想,应该有所回报。也只 有从他开始,才能实现我的“多多的发表”的目标。

  那边接电话的却是一个不耐烦的女人声音,听到我要找的人的姓名,就回答了一句:怎么电话打这儿来了?他早就调走了! 调走了?不会吧? 我当时吃惊得嘴吧都合不拢,明明两周前他还在那间办公室里要求我修改“他的文章”的啊。我再继续问,回答更让我目瞪口呆。

  就在两周前,那个家伙让我写好稿子之后,并不是象我想象的那样直接发表在他们自己的杂志上,他才不会干这种无意义的蠢事呢。

  他把那篇稿子递交到了党委政研室,以此证明了他不仅对当地的政策与经济有着专门的研究,而且还有着极为可行的价值性建议。他因此 而被直接调入了党委政研室,从事专门的研究工作。

  仅仅两个星期,这家伙就干成了这么漂亮的一件事情,其效率之高,实在是有点不可思议。凭心而论,这个家伙在利用别人的智慧方面堪 称天才,的确有资格拿走他想要的任何东西。

  惊愕之余,我对这个家伙产生了由衷的钦佩之情。

  我想,如果在我的职战生涯中有着老师的话,那么,他就是第一位。

  只是,事隔多年,这却把这个家伙的姓名忘得干干净净,这是我最大的遗憾。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26028.html

更多阅读

第3节:如果人类失去沟通,世界将会变成怎样(3)

系列专题:《轻松打造沟通高手:看电影学沟通》  于是,“一支猎枪,两个好胜的未成年男孩子”组合在一起,又会发生什么?引起观众无限担忧的这一场景,为整部影片后来的冲突爆发埋下了导火索。  2?事件发展——枪击美国游客  面对羊群周

第3节:第3版序言·

系列专题:《使人生愉快与完美的学问:情商与影响力》  第3版序言·  今天的人物质条件在改善,吃的多是绿色食品,为什么不健康、亚健康的人数在增加?得癌症的人数在增加?医学数据告诉我们,人的疾病75%都由情绪引起,经常保持好心情寿命可

第3节:那些不想做又必须做的事(3)

系列专题:《人生励志:那些不想做又必须做的事》  “事务管理”是能让人们成功地相信自己是在管理时间的唯一之道。  顺便说一下,以15分钟或者是更短时间为单位来管理你一天的时间,会让你误以为自己抓住了时间,使它放慢了脚步。  

第38节:又爱又恨的双学位

系列专题:《完美大学攻略:进入大学要读的第一本书》  第十一节 又爱又恨的双学位  双学位,给上进好学的同学提供了一个不错的平台,让有能力的同学在努力的同时,得到更多的回报。有时我们会把双学位和第二学位弄混,其实这二者之间是

第3节:懂经济学的女人更懂生活(1)

系列专题:《守财理财经:幸福女人必修的经济学》  第1章:懂经济学的女人更懂生活  快乐幸福的生活,是不可能建立在“难为无米之炊”的悲苦和哀愁之中。经济可以让女人的生活快速地进步,让女人的衣食住行得到基本的满足,让女人变得美丽

声明:《第3节:又一起难堪事件》为网友聆廳雨亱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