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节: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框架(56)



系列专题:《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框架》

  强调人的要素,强调文化建设,重视人和文化不应是一句空话,要在内部控制机制建设过程当中有充分的体现,在制度设置的过程中给内部控制作用的行为主体人留有相应的空间。内部控制的成败取决于企业员工对制度体系的尊重和积极执行制度的意愿,而企业领导者的内部控制意识和行为是关键。要员工尊重制度,制度应该首先给员工以尊重,这样才能树立起尊重制度的文化,形成强大的企业向心力,从而能促进整个企业健康、持续、快速地发展。

  (五)创造学习的氛围

 第56节: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框架(56)
  对内部控制的认知与理解是一个持续的过程,认知理解的程度越高,接受内部控制、执行内部控制的主动性、积极性越强,内部控制的效果就越显著。所以,在内部控制建设的过程中要创造主动学习的氛围,学习新观念、新流程、新方法。学习新东西的同时,要把旧有的观念从脑海中剔除出去。学习的过程不只是更新知识的过程,还是淘汰旧有观念、行为习惯等的过程,而旧的观念、行为习惯是内部控制实施的重大障碍。一般意义上讲,最难的不是学习新的知识和行为习惯,而是将旧的行为习惯剔除出去。所以,学习的氛围非常重要,在内部控制建设和运行的过程中,企业的管理层要努力创造一个学习新的知识和行为准则,摒弃旧观念、旧习惯的氛围。

  (六)不断演进完善

  内部控制建设和实施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要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企业的发展和企业文化的改变而作出调整,所以内部控制机制是一个需要不断演进的过程,只有根据内外部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内部控制才能适应企业的发展,跟上企业发展的节奏。

  所以,内部控制初步建成后,企业应该通过内审程序、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等定期地对内部控制进行审视,发现不适应的观念、理念、政策、流程、工具,并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以使之适合当前的企业状态,达到不断演进完善的目标。

  二、内部控制建设的基本原则

  中国企业的内部控制建设面临着外部环境、文化理念、管理层经营哲学、各种竞争等多方面的环境变量与影响因素,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统也需将众多的因素与风险纳入到控制范围来予以考虑。在纷繁复杂的环境与因素影响下,构建一个健全有效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应当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一)合规性原则

  法律法规是国家制定的、体现大多数人利益的,并对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活动起强制性或者指导性作用的一系列制度。企业在建立、维护和修订其内部控制制度时,一定要遵循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符合有关法律的要求。在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起政府就开始加大对企业内部控制的推动。总体而言,我国先后出台的有关内部控制的规范文件主要有:1996年12月财政部发布了《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9号——内部控制和审计风险》,要求注册会计师审查企业内部控制,并提出内部控制的内容:控制环境、会计系统和控制程序。1997年5月中国人民银行颁布了《加强金融机构内部控制的指导原则》,这是我国第一个关于内部控制的行政规定。中国证监会在l999年发布《关于上市公司做好各项资产减值准备等有关事项的通知》,要求上市公司本着审慎经营、有效防范化解资产损失风险的原则责成相关部门拟订(或修订)内部控制制度,监事会对内部控制制度制定和执行情况进行监督。2000年发布的《公开发行证券公司信息披露编报规则》第1号、第3号、第5号,要求商业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并对内部控制制度的完整性、合理性和有效性进行说明。同时,注册会计师还应对此三性作出说明,提出改进建议,并以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的形式作出报告。1999年颁布、2000年7月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明确各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本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对不相容岗位的设置、对重大经济业务事项的处理程序作了规定,并明确了对会计资料定期进行内部审计的办法和程序。2005年修订出台了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为此,在构建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框架时,应当遵守以上这些法律法规和规定,这是企业制定内部控制体系的前提。2008年6月,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五部委联合发布《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该规范将于2009年7月1日起先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施行,鼓励非上市的其他大中型企业执行。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26159.html

更多阅读

第62节: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框架(62)

系列专题:《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框架》  七、加强国有企业董事会建设  (一)国外国有企业董事会建设的经验  (1)国有企业董事会建设是国有企业法人治理建设的核心环节。  (2)董事会、监事会和高管层之间建立了权力制衡关系。  (3)国有

第61节: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框架(61)

系列专题:《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框架》  (二)国有企业董事会建设  在公司治理结构中,董事会是连接所有者与经营者的纽带,一方面代表所有者的利益从事公司生产经营活动的重大决策,另一方面对经营者的日常经营活动进行监督。董事会负有监

第60节: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框架(60)

系列专题:《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框架》  (4)财务管理扎实推进。试点企业的董事会决策的责任意识和风险意识增强,董事会负责经理层的业绩评价,使董事会成员对决策所依赖的财务信息的真实性更加关注,对企业财务管理效率和财务风险控制能力更

第59节: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框架(59)

系列专题:《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框架》  目前,国家通过出资人管干部、纪检监察部门查处、外派监事会等措施,防止和克服内部人控制,但这些大都是外部监督和事后监督,若不从企业法人治理上下手,就难以从体制上遏制住内部人控制。  三、国

第58节: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框架(58)

系列专题:《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框架》   (七)前瞻性原则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国有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权利与义务在逐步规范中执行并到位,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相应的企业内部控制的内容也越来越

声明:《第56节: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框架(56)》为网友不念不忘少年蓝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