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节: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框架(54)



系列专题:《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框架》

  此外,由于文化背景的差异以及我国国有企业发展的特殊历史阶段,国有企业的管理文化、管理风格等和COSO框架下所适用的西方企业有着较大的差异,董事会、监事会建设与运作规范等治理结构建设也仍然在探讨之中。基本内部控制框架充分考虑了国有企业治理结构状况、特殊发展阶段、管理文化等要素,规避了治理结构不完整导致的责任主体缺失,强调了对高变革、高成长的适用性,更符合国情,对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建设有实际的指导意义。

  2.面向使用者的框架

  基本框架是一个从实践中提炼出来的框架,因而是一个面向使用者的框架。框架遵循理论但又不囿于理论,借鉴国际经验而又不局限于国际经验,从实践中来且经过了普适性的提炼。基本框架在建设原则、目标选择、责任落实、建设路径、具体措施与流程、监督机构与监督方式、监督角色与作用、评价与改进等方面都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操作性较强,对国有企业进行内部控制建设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3.突出效率效果目标

  前文已论述过,目前国有企业处在一个特殊的历史阶段,在现阶段中,释放企业的效率以满足企业高速增长的需要是关键的目标之一,在现阶段的企业管理机制和控制机制的建设中,保障企业的效率和效果应该是重中之重。所以,在内部控制基本框架中我们将平行的内部控制目标分成层次,强调效率效果为第一目标。为保障该目标的实现,框架确定了内部控制建设的四大原则,即强支撑、高授权、短流程、大监督。与此同时,框架也强调了对其他基本目标的基础保障。

  4.强调了内部控制建设的动态性

  内部控制机制建设不是一蹴而就、一劳永逸的过程,而是一个经过初始建设、形成系统并随着企业的发展而持续改进、不断完善并最终形成内部控制文化的过程。所以,在基本框架中我们强调内部控制建设的动态性、持续改进性等。在具体操作中,针对企业制度化弱、管理基础弱等特点,不求面面俱到地满足理论上的要求,而是既要求企业在内部控制建设时要有全面性的视野,也赋予企业管理者以灵活把握的空间,根据具体情况评估风险、选取关键风险点并围绕风险点设置控制流程,同时强调简便、实用、快捷地形成初始的内部控制框架,在应用的过程中通过评价发现问题,并随着企业的发展对内部控制提出的新要求进行及时改进,不断完善。

  5.明确了激励和责任追究机制

  内部控制基本框架明确了管理层作为内部控制建设的责任主体之一,同时将内部控制建设的受益人和责任人通过制度有机地联系起来,使内部控制建设和实施的责任人同时也是内部控制效益的受益人。将管理层作为明确的责任主体,并将内部控制建设成果和实施成果纳入考核体系,对管理层有明确的激励和约束作用。在缺乏大的法律环境的支撑情况下,内部控制基本框架强调了对内部控制责任主体的追究机制,对管理层建设并实施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有显著的督促和威慑作用。

 第54节: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框架(54)
  6.强调强支撑和大监督体系

  内部控制基本框架以效率和效果为基本基调,为实现效率和效果目标,内部控制基本框架强调了短流程和高授权的基本原则。高授权和短流程在监督不力的情况下会产生比较大的决策风险和运营风险,因此作为内部控制措施的一部分,内部控制基本框架强调建设系统性的管理制度体系和大监督体系。支撑体系是运营管理的一部分,完善的制度体系能够缩短管理的流程,既保障效率,也支撑效率。监督体系不参与业务运营过程,但是能够通过预警、审计、考核和责任追究,既不过分影响权力的正常应用,也对权力形成强有力的制约与威慑作用。

  第五节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建设的关键

  成功因素与基本原则企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和不同发展环境中,内部控制建设会有不同方法和过程,影响内部控制建设和运行的因素也有比较大的差异。中国的国有企业有其特有的产生动因和发展历程,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面临着与国外企业不同的政治、经济与人文环境,因此,构建国有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关键成功因素也有所不同。通过内部控制建设实践与分析,我们认为如下的因素对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建设有很关键的作用。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26161.html

更多阅读

第62节: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框架(62)

系列专题:《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框架》  七、加强国有企业董事会建设  (一)国外国有企业董事会建设的经验  (1)国有企业董事会建设是国有企业法人治理建设的核心环节。  (2)董事会、监事会和高管层之间建立了权力制衡关系。  (3)国有

第61节: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框架(61)

系列专题:《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框架》  (二)国有企业董事会建设  在公司治理结构中,董事会是连接所有者与经营者的纽带,一方面代表所有者的利益从事公司生产经营活动的重大决策,另一方面对经营者的日常经营活动进行监督。董事会负有监

第60节: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框架(60)

系列专题:《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框架》  (4)财务管理扎实推进。试点企业的董事会决策的责任意识和风险意识增强,董事会负责经理层的业绩评价,使董事会成员对决策所依赖的财务信息的真实性更加关注,对企业财务管理效率和财务风险控制能力更

第59节: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框架(59)

系列专题:《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框架》  目前,国家通过出资人管干部、纪检监察部门查处、外派监事会等措施,防止和克服内部人控制,但这些大都是外部监督和事后监督,若不从企业法人治理上下手,就难以从体制上遏制住内部人控制。  三、国

第58节: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框架(58)

系列专题:《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框架》   (七)前瞻性原则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国有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权利与义务在逐步规范中执行并到位,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相应的企业内部控制的内容也越来越

声明:《第54节:国有企业内部控制框架(54)》为网友呐谁丶莪很愛妳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