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知人心使你更善解人意:读人》
稍不留神,就会错过重要讯息。 一般像大声、低沉的声音特质,通常很容易就能掌握;而其它较为短暂的特质,像是音高、说话急速、口吃等,往往很难界定。 特定的音调有时会有相反的意义。 因此,你必须像往常一样找出行为模式,并特别注意音调和肢体语言、说话内容是否相符。 声音特质种类众多,无法一一讨论,以下仅就最常见也最显着的加以说明:大声轻声细语说话急促说话缓慢说话结巴音高声调与语调单调的声音做作/势利眼发牢骚呼吸声沙哑声喃喃自语腔调大声我们偶尔会遇到说话特别大声的人,大声、低沉的男中音或是大声、尖锐的女高音使你无法忽视。 说话大声的人自然有他们的理由,所以,评估的关键在于评定对方何时会放大说话音量、使用的时机为何,以及这么做有什么企图。 控制 放大说话音量的目的通常为了控制环境。 说话大声是独断、强制且具威胁性的行为,所以想支配或控制他人之人,讲话通常很大声。 在某些例子里,放大说话声音还包括「说赢」别人,这是另一种控制行为,也被视为是冷淡与粗鲁的表现。 谈话中过度的支配行为也反映出自大和没耐心的特性。 大部分的人认为说话大声、低沉是自信的表现。 但有些人大吼大叫,是因为害怕如果轻声细语,没有人会听得见。 说服 很多人发觉说话大声是说服别人的绝佳工具,至少能让别人屈服。 他发觉只要话说得够大声、够尖锐,别人就会认为他信心十足,并赞同他的意见,即使他大错特错,听众也不想和他争论。

我在工作上见过吹牛大王利用音量来威胁弱者、或控制拿不定主意、或老是等别人替他想的懒人。 弥补外表的瑕疵 我见过有人以音量来弥补外表的瑕疵,像是身材矮小或肢体残障。 在我经手的一个案子中,有一名身材矮小、瘦如竹竿的中年陪审员。 他坐着,一动也不动,好像穿了钢圈一样。 询问其它陪审员的过程中,他的双手静静地交迭在腿上,整个人看起来就像是沉重的甜甜圈。 他初次回答问题时,他的答复几乎吓倒所有的人。 我没有听过比他更大、更低沈的声音,这一定是刻意练出来的。 我的结论是他为了弥补身材矮小和个性拘泥,而练就出像雾笛般的声音。 失聪的反应 通常发生在老年人身上,这种情形通常很容易就看出来。 但年轻人也会有听力受损的问题,请小心分辨。 酒醉 有的人喝酒之后讲话也会很大声,但这不会是酒醉的唯一征状。 如果你在圣诞节狂欢之际首次见到某个人,不要就当时的表现评论对方,要等他平静的时候,再看看对方是否真的是大声公。 在你判断大嗓门的人属于那个类型的时候,请记得以下几个问题:◎说话的声音在当时的场合中是否恰当?◎声音一直都很大声,还是依照团体人数的多寡而变化?◎是否积极地控制自己的音量,以威胁或压制他人?一般说来,我发觉说话大声,但态度客气的人通常对自己很有自信;而滥用粗暴的声音凌虐他人的人,就像拿着棍子的恶棍一样,往往是缺乏安全感的征状。 轻声细语轻柔的说话声音可以用来影响他人,或暗示一个人很容易受影响。 说话小声的人一开始可能被认为缺乏信心或优柔寡断,但是小心别上当。 轻柔的声音也可能反映出平静的自信:说话者认为没有必要支配谈话。 但也许有些自大的成分在里面:「如果你想听我话,你得听仔细点。 」在判断轻声细语的意义时,你得先了解对方原本说话就这么小声,还是因为当时情况特殊。 如果是后者,问问看对方为什么降低了说话音量。 ◎是否发生冲突,使得当事人退缩畏惧?◎对方是否处于紧张或害怕的情绪之下?◎你看到了忧愁或哀伤的反应吗?◎是否有征兆显示说话者在撒谎,而且是否因她非得撒谎不可,为求自然倒不如静静地说谎?◎说话者是否有意迫使他人听他说话?◎说话者是否故意压低音量,不让不相干的人听到?◎说话者是否很疲倦?◎轻声细语是否是因为生病所致?要是说话者平时讲话并不会轻声细语,那天突然有反常的表现,只要观察对方的动作态度,通常都能找得到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