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知人心使你更善解人意:读人》
对方的声调、说话内容和肢体语言若协调一致,也就是在持续模式下,就能轻易分析他的感觉,并预测他会对不同情况作出何种反应。 要是声调与肢体语言或说话内容相冲突,就得依据一般模式推论可能的原因,以免妄下断语。 我最近经手的一个案子,就说明同时考虑肢体语言、音调和说话内容是非常重要的。 挑选陪审员时,主要的律师妻子流产,律师请求法官准他一天假好陪在妻子身边。 法官拒绝了,因为这会造成事情的耽搁与不便。 律师只好把挑选陪审员的工作交给我和其它同事,去处理他个人的家庭危机。 由于这名律师不得不离开,法官要我们代他致上最大的祝福。 如果照本宣读,法官的话似乎充满同情的关切,但这些话却是以虚伪、冷默的方式说出,既没有丝毫温暖也没有同情之意。 他说话时,脸上表情没有改变,同时低着头,忙着批阅文件。 比起律师失去未出生的小孩,他似乎更关心听取下一个案件。 光是他的音调就是强有力的线索,若再配合肢体语言,更能看出他并非真心。 稍后在审判中,法官藉由说话内容、音调和肢体语言的不同组合,更深刻地表现自己的个性。 一名陪审员希望从八到十周的审判中除名,声称这对他是项艰难的工作。 法官以讽刺、挑衅、尖酸刻薄的音调咆哮:「我想知道你所谓的艰难在哪里。」同样的,单凭言词不会显露他的情绪或心理状态,他的音调顶多显得略为气愤或带有敌意。 然而,他的肢体语言却揭露了他真正的情绪,他的表情并不是生气,而是冷漠。 其它肢体语言也未反映出怒火——他没有靠前、作手势或脸红。 从法官说话的内容、声调和肢体语言的分析来看,我知道法官不过利用生气的音调作为威胁的手段,好让陪审员坦承没有理由可以把他除名。 这两个例子呈现一种模式,这位法官关心的是让审判继续进行,他决心维持法庭的效率,让每个人确实参与,律师和陪审员都应该把个人问题摆在第二位,好满足他的期望。 在这两个例子中,我只有在比较法官说话的内容、声调和肢体语言之后,才能看出他的动机。

一旦认清他的个性和特质之后,便能预测他在审判时,对各种情况可能有的反应。 同样的过程也适合老板使用,像是员工以低沉、踌躇、痛苦的声调抱怨感冒,却以轻快的步伐走向座车;或是销售员向顾客推销产品时,自信满满,声音宏亮且毫不犹豫,但是当问到保证纪录时,却立刻避开眼神的接触;或者男友以最真诚的语调宣称他的爱永远不变,却在漂亮女人经过时,目光紧追不舍。 除非音调、肢体语言和说话内容彼此符合,要不然就是你疏忽了某些细节。 你得花点时间观察并找出原因。 考虑环境要是某个人在法庭上表现得很紧张,我会认为这是压力所致。 当然,任何环境对人的声音都会造成影响。 举例来说,说话大声也许是人格和心理状态的重要线索,但只有在持续或不当的大声情况下才是如此。 事实上,在特定环境下,声音特质所呈现的意义会变小或完全消失。 在图书馆里大声说话,和在拥挤的宴会里大声喊话,所代表的意义绝对不同。 有人警告我车子来了,或是想向我推销真空吸尘器所用的仓促语气,两者必然不同。 一个说话像连珠炮的人,可能出于快乐、紧张、兴奋或害怕的情绪。 你必须考虑整个环境之后,才能作出正确的判断,尤其对第一次见面的人更应如此。 当人们对特定的环境感到自在时,他们的声调通常能反应出个性和情绪。 要是他们觉得不自在,声音只会反应出不安的情绪。 把声音线索解读出来要了解声音特性所暗示的讯息,需要一些练习以及密切的注意。 声调不同于其它特质,它每分每秒都在变,全凭环境与情况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