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知人心使你更善解人意:读人》
如果我想要同事艾伦帮我一个忙,我的选择可以有好几种:我可以走过走廊直接跟他讲,这样的话,我就能准确地判断出他的反应来。 也许他笑着答应;也许他边说「好」,边逃开去。更或许他会说不,但明显地看得出是有商量的空间。 这样,我看到的反应几乎是无限多种的。但是如果我打电话给艾伦呢?虽然我能从他的声音里猜出他的感受来──但是我还是会错过最细微的弦外之音,也得不到任何一点视觉线索。 如果我们将电子邮件(e-mail)寄给对方呢?那几乎等于有效地摧毁掉了所有可能的「人性化接触」(human contact),只剩下平板板的答案了。 那么如果我找别人去问他呢?(哈!糟了)很多人还有本事把事情弄得更糟:故意避开和最亲密的朋友及家人们有意义的谈话。 每当大家好不容易凑在一起了,我们可能尽捡些对方想听或「合宜」的东西说,却不肯说出我们的真心话。 「开放自我」,对大部分的人来说,是很困难的──除了那些敢在午间谈话秀里大胆揭露自己隐私的人以外。 我们不喜欢自我暴露的各种理由绝对够出一本书了,但毫无疑问的理由之一是:我们过的这种焦躁、相互不信任的都会生活一定。 自童年起,我们那些住在离大都市近的人就常被谆谆告诫要提防陌生人──晚间新闻中的案件更不时强化了这种观念。 我们这些都市佬常在从小镇探亲回来的时候,感叹在都市的日子简直是非人生活,因为,在乡间,我们非但不会瞄到我们习惯遇上的那种白眼,反而还会经常听到身边人真诚的一句:「哈啰,你好!」这种主动、信任的沟通,在大部分美国人所居住的大城市里已几乎看不到了。 大多数人都不是成长在那种「高中同学最后变成自己的牙医、美发师、孩子的老师」那类的小区。 虽然我们也有朋友和亲人,但我们每天所碰到的人,多半都是陌生人──换言之,也就是所谓的「可疑者」。 正因为我们怕他们,所以我们常会避开接触,久而久之,我们就越来越少使用我们的社交技巧,我们的「读人肌肉」自然也就因为缺乏练习而萎缩了。 开始接触如果你想变成一个更好的「读人」专家,你一定要下定决心努力去和人交往;只要有心,就算是最会躲人的网络怪物也一定能学会「交谈」,前提是你一定要离开沙发,踏出那一步!好好锻炼那些萎缩的肌肉──就算你会觉得不方便、古怪或脆弱,但仍要坚持下去!要练习你的人际技巧,就得开始注意自己是「如何」以及「何时」和人接触。 下星期起,每次你有机会和别人沟通时,都要在「接触阶梯」上尽可能的往上进一级,藉此提升你和对方的沟通质量。 接触阶梯 1.面对面式会面 3.信/传真/e-mail/录音机 2.通电话 4.请人代做别请别人替你定约会──自己亲自用信、传真或e-mail连络对方。 别用e-mail──试着打电话给远在另一端的朋友,即使这通电话不能讲太久也无所谓。

别打电话给邻居讨论孩子学校的募款餐会──敲她的门,直接和她本人谈一谈!一步一步的,你一定会越来越习惯这种渐进式的沟通经验。 也试着努力以某种程度的「自我表白」来增加你的沟通质量,但不必谈些太私人的秘密,因如果你不恰当地透露太多,反而会把很多人吓跑。 你倒是可以分享一项自己喜欢(或厌恶)的事物、喜欢的餐馆、书或电影,顺便也问对方一些事啊,例如:她在哪儿买的首饰?或是他昨晚看了球赛没有?先暖一下场,很快的,话匣子就会打开了。 几个星期后,你一定愈来愈能掌握这些社交技巧。 把它们拿来在超市的收银员、你看病医院的柜台小姐、邮差先生、刚走进店里的顾客身上实验一下吧!「接触」不需要十分钟长的讨论;它可以是简简单单的一个眼神、一抹微笑,或对天气的小小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