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节:记佛道儒国学大家叶曼女士



系列专题:《国学大师为你指点人生迷津:世间情》

  记佛道儒国学大家叶曼女士

  复强

  叶曼老师有几大传奇,我的简单了解印象深的有,一是94岁了看上去十分年轻,二是向南怀瑾和陈健民学习,打通任脉督脉,打禅七颇有收获;还有就是老夫妻都已经九十多岁了,结婚超过70年了,还都比较健康。1989年叶曼看云居寺破烂不堪,发愿要重修云居寺,就到港台新加坡和美国演讲募捐,3年后将30万美元交给北京副市长何鲁丽,如愿地重修了云居寺!此次是叶曼第五次进入云居寺,受到了寺方比较的热情接待。我用摄像机记录下了今天的整个过程。

  曼老师看起来一点也不像94岁,总是笑眯眯的,非常和气。说话条理清楚,现在每周还讲两次课,在地安门大街,周三讲晚上讲《道德经》,周六晚上讲《维摩诘经》,每次听众都是数百人。

  近朱者赤,缘分才始。

  附录文章:走近智者聆听慧音——访叶曼老师

  晌午时分,与同行念慈居士来到叶曼老师搬家前的望京住所,对其进行采访。说是采访,却实为两个对佛法怀有虔诚之心的学生来向老师求疑解惑。

  叶老的房子布置清雅。红木的家具,两把藤椅,藤质的桌子、椅子茶杯垫子仪亦是藤质的。午后的阳光朗朗地照在落地窗前的几盆植物上,一派生机盎然。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每天能听到叶老讲经说法,想必这些植物也是幸福的。

  叶曼这个名字于我最早是在三毛《送你一匹马》中见到,三毛简短提到她和叶曼老师的三次谈话。只言片语,给我的印象却很深刻。那时,我还是个初中生,在不上课的日子里,母亲去寺庙烧香拜佛总要带着我,对于佛教的认知只停留在祈福平安的层面。而今日里能有幸跟叶老面对面坐着,近距离聆听她的开示,实为与佛法的因缘。可是无量无边的佛法精深奥妙,究竟要如何参、如何学,如何将信仰落实于当下,叶老告诉我:修心便是关键。

  人的心由于阿赖耶识的作用,堆满了妄想杂念;可是人的真如本性、般若智慧同样是这颗心在起作用,所以这就需要你转识的功夫!烦恼即菩提,但烦恼一起,心性就会被遮掩,离智慧、觉悟就远了。因此修心养性就不仅要放下妄念,而且要转妄成真、转识成智,惟有如此才能显现如如真性,才会步入般若的胜境。这些道理或许我能看懂,可是修行、修心不能光凭理入,最最对机的应当是契理的行入啊!

  当年佛祖在29岁辞别父母、妻儿离开皇宫,历经磨难最后在菩提树下证得人生无常,世间万事万物本性自空,皆因各种因缘聚合而成,实在是不必执着。不执着生、不执着乐、不执着法、亦不执着我。金刚经云:“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世间无常,人生无常,情感无常,甚至连人的念头都在刹那变化。人一旦觉悟了就会放下欲望杂念,放下一切分别妄想。难舍能舍、难行能行,这是佛祖的伟大之处,叶老常说学佛就得有学佛的行动,得遵照佛的精神,要舍得放下。如来佛祖贵为王子,说放弃就放弃了,丝毫没有退转之心。世事无常,富贵也好、名誉地位也好,只不过是过眼云烟。人生亦是无常,生命宝贵,当好好珍惜。叶老说她不知道她的形寿哪一天会尽,因为她今年已经93岁了,她的兄弟姊妹都走在了她的前头,惟有她很乐观地活在当下,她说只要有一口气,她就要为大家讲课。愿力真大,我感觉她就是活菩萨!要不何能以93岁的高龄,离开丈夫、儿女,离开舒适温暖的家,从美国来到大陆,为众生传道布说呢?如果说修行需要取舍,淡化得失,需要一份大无畏的勇气和一份为社会担当的信念,那么叶老是做到了。在她身上,我们分明感受到了一种至真、至性的品质,一种纯粹的精神力量。

 第4节:记佛道儒国学大家叶曼女士
  儒、道是中华文明的根,佛家文化从印度传入中原大地以后,随着岁月的流逝,已经融入到社会的各个层面,儒、释、道三家文化互为融和、浸润,构筑了多元化的中华传统文化,我们眼下称之为国学。其实国学一词早就存在,只是在那场文化浩劫中被人为割裂,弄得支离破碎,以至我们的大脑、我们的心灵太缺乏国学的熏染、滋养。叶老太了解当前大陆的社会现状了,所以她在居士林不单单是开示《法华经》、《维摩诘经》、还有《道德经》,而且还准备讲授《四书》。

  叶老早年是北大的文学才子,胡适校长亲自点名将她留了下来,学成以后又遍游西方各国,学贯中西。她精通儒释道三学,是国学大师。她讲的课、开示的佛法通俗易懂,深入浅出。每次她在居士林讲课的时候,能容纳300多人的维摩讲堂是座无虚席;甚至讲堂外面的走廊上、院子里都挤满了人。如果没有经年累月的积淀,是万万不可能有今天这般的生动、活泼。她要将她一肚子的学问、知识、人生经验在她有生之年,毫无保留地义务奉献给社会,奉献给众生,让更多的年轻人对传统文化多一份了解,对修行多一份认知。

  当我们向叶老请教:人的命运是可以改变的吗?她是这样回答我们:“命是我们的本命,运是时运。命和运可以由我们自己来决定。所以我讲生与死、苦与乐、命与运,命在自己的手中,我们可以转变自己的命。”人们常说“万般皆有命,半点不由人”实为宿命论的观点,“业由心造”讲的是业的作用。“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因果法则是亘古不变的,善的因获得的是善的果,甚至一念善良的愿望都会令你心地清净、欢喜无比。叶老说佛法里从来不叫人去算命,算命问什么,问过去?过去已经知道了,未来?未来在自己手中,就看你怎么去做。曾经有人说我只能活到70岁,但你们看我已活到了今天。《了凡四训》里的丁老爷,努力积善行德,三年之中,与夫人一起做了一万件善事,后来不也改变了自己的时运吗?算命先生说他命里没有儿子,但到了五十岁那一年,他不但得了儿子,还进官加爵了呢!所以“命自我立”的道理,正是“心能造作一切业,由心故有一切果,如是种种诸心行,能生种种诸果报”。

  佛经里的一些思想,给了我们很多启发和感悟,提升和净化了我们的心智。佛教更是一种关于道德的完美教育,能使我们的社会、人与人之间、人与大自然之间更加和谐。叶老淡定告诉我们:人生就好像一个原野,虽然有过红花绿叶般春天的繁荣,可也会有肃杀凋零的残冬。世事无常,勿论富贵也好,贫贱也好,都要看得清楚明白,要永远抱定、行持一颗如如不动的真心。

  不知不觉间,太阳已经西下,看到叶老没有停歇地讲了近四个小时,我和念慈都有点不忍,赶紧告辞,叶老坚持把我们送到门口。几次想问叶老如此高龄,可皮肤为何还能这么白皙、干净?叶老笑着告诉我,她从8岁就开始吃素,一直到现在。真是一位活菩萨啊,热爱一切有情众生。我记得叶老曾告诉三毛“如果有一天,你在佛学里看到的是红红的太阳从海里升起,而不是退隐山林,你才了解什么是佛学。”回来的路上,我一直在思考这句话,隐隐约约感觉到了佛法的清凉、佛法的入世、以及佛法的慈悲。文以究理,贤以成事;有智无行说食不饱;有行无智,歧途亡羊。文贤书院恰恰印证了叶老积聚文殊菩萨的智慧及普贤菩萨的行愿;有如一盏明灯,照耀于滚滚红尘,劝化、度脱无数有缘之人!

  虚空非大,心王为大;金刚非坚,愿力最坚。我们感念叶老的慈悲济世,简直就是一位示现的活菩萨!在此我们深深顶礼,并深情祝愿老先生身体健康,平安吉祥!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9101032201/326771.html

更多阅读

第4节:房地产泡沫之由来(1)

系列专题:《美国人的噩梦:清算谎言经济学》  第2章 房地产泡沫之由来  大家应该都对这类鼓动人心的话印象深刻——房产投资是最佳的投资方式,因为它永远不会贬值。去除首付将有利于建立一个“产权社会”(ownership society)。房产

前言 第4节:写给中国人的经济学 前言(4)

系列专题:《写给中国人的经济学》  目录  前 言 为什么要懂经济学  第一篇 经济学是什么  第1章 经济学简历:舶来品的前世今生2  第2章 亚当·斯密:经济学的牛顿8  第3章 经济学的作用:让人更快乐13  第4章 《国富

第4节:酒井顺子说了什么(2)

系列专题:《剩女怎样变美女:败犬变女王》  《败犬的远吠》一书获得日本第4届妇人公论文艺奖及第20届讲谈社散文奖,并由日本电视台改编为日剧,由日本"败犬"代表女星久本雅美主演。艺术永远取材于生活。正如酒井顺子所言:世界上之所以产

第26节:赞美之道(2)

系列专题:《教你笑傲职场江湖:做个讨人喜欢的女人》   张女士的老公虚荣心较强。有一次适逢一位好友结婚,老公想买一件高档的西装在宴会上"抖一抖"。当时正值夫妻二人闹"经济危机",张女士怎么也不肯答应。老公非常生气,抱怨道:"人家小

第4节:一天之计在于晨(1)

系列专题:《求职全攻略:面试,你的价值在哪里》  第2节一天之计在于晨   ——积极实习有必要  目标:毕业后找到一份好工作。  实现途径1:做一个乖孩子,专业课成绩优秀,四、六级考试一次通过  这条实现途径对小丫来说,根本就不是难

声明:《第4节:记佛道儒国学大家叶曼女士》为网友泪随青丝散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