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变局下的自我应对:好心态比什么都重要》
大家一定都还记得,那个北大学子陆步轩卖肉的新闻曾引起人们的一度热议,时隔多年后,另一位北大才子陈生也悄悄进入养猪行业,并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在广州开设了近100家猪肉连锁店,营业额达到2个亿,被人称为广州“猪肉大王”。这次人们的关注点不再是北大学生该不该卖猪肉,而是探究陈生在卖猪肉行业掀起的这场“变法革命”。 很多大学毕业生骨子里总是认为自己是天之骄子,宁肯饿肚子也不肯放下姿态去做看起来很丢面子的事情,也正是这种心理影响着大学生的就业和创业。其实,这个世界上并没有卑贱的行业,只有卑贱的人和心,不要觉得卖猪肉是没有文化的人才能干的事情,大学毕业生去干就是大材小用。的确,卖猪肉谁不会呢?但是,同样的事情,不同的人去干,结果是截然不同的。一般人去卖猪肉,不过是一份小营生,每月千元的收入而已,而大学毕业生去干,就能将其干成一份事业,营业额做到几个亿,这之间的区别是显而易见的。 要想找到出路,靠的不只是头脑和智慧,还有你脚踏实地的务实精神,将自己定位过高,就像装满了水的茶壶,很难再提升和发展自己。只有及时将自己清空、归零,你才能获得更多,胜出的机会也更大。 此外,要适当降低期望值。毕业生希望找到一份称心如意的工作,这是无可厚非的,但是每个人能得到什么样的工作要受到自身条件和客观因素的制约。有的大学生好高骛远,对自身期望值过高,最终落入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境地。值得庆幸的是,现在有半数以上的大学毕业生都已经降低了薪水要求,先生存再求发展。 2008年11月14日,作为四川高校在成都地区的第一场双选会,成都理工大学招聘现场的200多个职位吸引了来自本校和外校的上万名学生竞争。很多大学生为求得一个职位不惜主动降薪,一位毕业于四川航天学院的女生表示,“现在工作不太好找,自己又没什么经验,期望月薪也就在1000元左右,先学点经验吧”。成都理工大学的一位男生也说,“自己的期望也不高,月薪有1500元到1800元,能勉强生存就行”。 除了薪水的期望值降低,不少学生也把目光从国有企业、外资企业放在了以前少有人问津的基层、中小企业。相对于大型企业人满为患、“僧多粥少”的局面,中小企业一直处于人才紧俏、吃不饱的状态。与其挤破脑袋去大企业当个不名一文的小职员,倒不如去中小企业挑大梁,只要你有才能,能做出成绩,待遇也许比那些大的企业更优厚。 2007年,罗剑从上海某高校毕业后,没有留在人才济济的上海,而是回到了家乡福建,在一个中小企业里就职,仅仅用了一年的时间,他就做到了经理的职位,年薪十几万元。他说:“在基层民营企业工作锻炼的机会更多,发展平台也更大,只要你为企业发展做出成绩,老板就会给你应有的待遇。” 就业难,是近年来一直困扰大学生的一个现实问题,而2008年的金融危机又使其雪上加霜。对于毕业生来说,尤其是对于学习金融专业的学生来说,这的确是一场灾难,但谁又能说这不是一场考验呢?!正所谓“大浪淘沙,留下的都是金子”。要经得住考验,挤进金子的行列,作为毕业生就要调整心态,转变观念,提升能力,拓展就业宽度,以理性、务实的心态迎接就业挑战。
![减薪 裁员 第24节:第二章 裁员减薪潮起,做最坏的打算往最好处努力(12)](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6/020607271426084462.jpeg)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社会为大学毕业生提供了施展才能的广阔空间,只要你的就业观念符合当前形势,会发现工作并没那么难找,机会其实无处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