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货币阴谋:全球化帝国阴谋与金融潜规则》
③约翰·珀金斯,《一个经济杀手的自白》(旧金山:Berrett-Koehler,2004),第14~15页。 ④纳奥米·克莱恩,“贪婪之路”,《地球和邮件》(Globe and Mail)(多伦多),2003年9月20日。 ⑤《2006世界数据表》,华盛顿人口统计局,2006。 ⑥张夏准,《踢走梯子——资本主义的经济和文明史是如何一再重写,为新自由主义寻找借口的》(剑桥: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2年)。 ⑦见www?ghanaweb?com/GhanaHomePage/NewsArchive/printnews?php?ID=79568。 ⑧萨拉(赞比亚银行)和杰克·琼斯·祖鲁,“赞比亚:债务的诅咒”,见www?africafocus?org/docs04/zam0406?php。 ⑨阿萨德·伊斯米,“打着借口抢劫:世界银行”,《Z杂志》(Z Magazine),1998年2月,第10页。 ⑩克里斯廷·爱德,《贸易游戏——贸易如何运行》(牛津:牛津饥荒救济委员会[Oxfam],2003)。 阿萨德·伊斯米,《使陷入贫困——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非洲》(渥太华:哈利法克斯计划联盟[Halifax Initiative Coalition],2004),第13页。 范达娜·席瓦,“知识产权中的南北冲突”,《合成/再生》(Synthesis/Regeneration)25(2001年夏)。 道格·亨伍德和埃伦·奥古斯丁的访谈,2006年1月21日。

约翰·奥谢,“向腐败体制提供援助不会帮助穷人”,《爱尔兰时报》(Irish Times),2004年12月9日。 詹姆斯·S·亨利,“钱去了哪里”,《财富》(Fortune),2004年3/4月份,第45页。 引自德里克·麦克维什,“水、土地和劳力——被迫私有化对脆弱社区的影响”(渥太华:哈利法克斯计划联盟,2004),第29页。 迈克·恺撒,“美国税收资金资助查韦斯政权,回顾发现”,《波士顿全球》(Boston Globe),2002年8月18日。 塔里克·阿里,《正统派基督教的崩溃——宗教改革,圣战和现代化》(伦敦:Verso,2002,第209~210页)。又见史蒂夫·科尔,《幽灵之战——中情局、阿富汗和本·拉登的秘密历史,从苏联侵略到2001年9月10日》(纽约:Penguin,2004)。 见罗克珊·邓巴-奥尔蒂斯《边境上的鲜血——内战的记忆》(波士顿:South End Press,2005年)。 同上,第119~123页。 安·路易斯·巴德挈和拉里·罗特,“古巴内战呼吁流放者归来”,《纽约时报》(New York Times),1998年7月12日;也见国家安全档案网站的分类文件,www?gwu?edu/~nsarchiv/NSAEBB/NSAEBB153/index?htm。 约翰·珀金斯,《一个经济杀手的自白》,第153~161页。 南非真理和调节委员会的决定,见www?doj?gov?za/trc/decisions/1999/ac990292?htm。 巴顿·吉尔曼,“保持美国第一——五角大楼将排除竞争性的超级大国”,《华盛顿邮报》(Washington Post),1992年3月11日。 安德鲁·巴切维奇,《美利坚帝国——美国外交的实质和后果》(剑桥:Harvard University Press,2002年),第243页。 见迈克·戴维斯,《贫民窟的世界》(伦敦,Verso,2006年),审查第三世界没有发展的增长和五角大楼对低收入世界可能战争的准备。 雄心勃勃的地方银行及其年轻的银行家们向发展中国家兜售贷款,用来帮助它们建设那些资金去向可疑的项目,却留下大批账单让这些国家的老百姓来偿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