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专题:《消除烦恼的方法:智慧100》
第二篇 种福有福 俗语说“将相本无种”,出将入相,乃至历朝开国之君,往往都是出身寒门草莽,今日的各界精英,往往也非出于豪门大姓,而是来自升斗小民。请不要迷信“朝中无人莫做官”的论调,今日的权贵朝臣,往往也是昔年的吴下阿蒙。不论主动或被动,只要努力于缘起,人人都有成功的潜能 ·七佛通诫· 诸恶莫作,诸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法句经卷下·述佛品》 这个偈子相当通俗。唐朝鸟窠道林禅师说它“三岁儿童虽道得”,可惜八十岁的老翁也做不到。实际上这四句话在很多经典中皆可看到,乃是有名的“过去七佛通诫偈”,这是过去的七位佛用来教诫弟子们的话,亦可说这四句话已涵盖全部佛法的精义。 “诸恶莫作”是消极的持戒,“诸善奉行”是积极的持戒,“自净其意”是定慧并重、定慧双修,“是诸佛教”是说一切诸佛都用以上三句话来教导弟子。某些译本把“诸善奉行”译成“众善奉行”,意思是相通的。
![第27节:七佛通诫](http://img.aihuau.com/images/a/0602020606/020607274113492256.jpeg)
有人批评“诸恶莫作,诸善奉行”是天方夜谭,即使是圣贤也不可能一点过失也没有,而善行无边无数,怎么可能做得完?也有人批评“自净其意”是脱离现实的梦想,因为人心充满七情六欲、恶念,不善与生俱来,连婴儿也不能免。所以有人怀疑这三句话有问题,其实这是劝勉我们学着去做,做一点算一点。 “诸恶莫作”,不论什么恶,都不要做。有人认为大恶不做,小恶无妨,然而大恶是从小恶扩大养成的。此外,若不以小恶为恶,会逐渐失去警觉和反省心,对大恶也就不以为意了。如果知道小恶是什么,更会知道什么是大恶。能够不做尽量不做,能够少做尽量少做。 “众善奉行”,道理亦同。善不论大小,凡在手边、在面前,需要做而能够做的,即应随喜、随分、随力、随时去做。但好事也分层次:没饭吃的人马上给他饭吃,这是一般的好事;较高的好事是使他经常有饭吃,以后永远有饭吃;最高的好事,则不但使其物质生活没有问题,而且提升其精神生活,有智慧、有慈悲,净化自己、净化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