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克小强
好莱坞、脱口秀、炒作、全民海选……所有这些的发祥地都是在欧美。尤其在美国,因为资本主义的强势发展,所有的东西都可以被商业化,所有的思想也都可以商业化,所以娱乐也就成为商业化的一部分。不但是商业化的一部分,美国的娱乐简直就是一台无比强大的赚钱机器,看看好莱坞就知道了。 在中国,由于娱乐业越来越强大,也开始渐渐形成一个产业。从过去几个明星娱乐全国人民到现在每一个人选择被某一个明星娱乐,中国人在娱乐上的选择越来越自由了。然而,中国的娱乐仍然没有走出自己的道路,虽然娱乐的主题元素——明星——和娱乐的内容更加本土化,但其模式仍然摆脱不了欧美的影响,甚至一切都向欧美看齐。中国的娱乐,搭配欧美的模式倒不是说不行,只是在创意和和思想深度上可能会受到根本的限制。 美国精神的娱乐体现 如果不是娱乐,可能很多人现在根本就不知道还有个词叫“美国精神”。正是通过好莱坞大片和各式各样的美国电视剧、音乐、综艺节目,我们才知道,原来美国人的娱乐无论有多少创意、无论有多么大的差异和多么多样的形式,总是万变不离其宗地在宣扬一个主题精神——美国是一个强大的、打不败的神话,美国是一个民主的、公平的社会。 上世纪末的一部电影让国人窥见了美国精神和美国的娱乐,那就是《泰坦尼克号》。在这部影片中,我们首先能够看到的是美国娱乐在财力上的雄厚。这部耗资达2.5亿美元的影片是当时成本最为昂贵的制作。影片拍摄制作过程长达五年,投入人力、物力无数,最后创造出的票房也是空前的。在电影中,我们看到了被完美复制过来的早已沉入大洋底部的豪华游轮,也看到了美国人将自己的精神渗入到电影的每个角落。在《泰坦尼克号》中,我们看到了美国人对爱情的执着,更看到了他们对人道主义的宣扬和教化——而这一切都严密地包裹在电影的叙事之中,让人在眼泪中接受,却又了无痕迹。 这种电影在好莱坞是最常见的,几乎每一部在全球上映的好莱坞大片都是在不声不响中宣传着美国精神,让全球观众在电影娱乐的嬉笑怒骂中、在把手中的钱乖乖交到好莱坞娱乐工业手中的同时还接受了美国的“爱国主义教育”。 不止是电影,美国几乎所有的娱乐形式都在娱乐大众的同时,将美国精神巧妙的打包出售。和电影类似的电视剧就不说了,“美国偶像”就是典型美国精神的体现。在超级女声出现之后,了解超女的人几乎都知道美国有一个叫孔庆翔的华裔美国偶像,这个人长相和歌喉都让人不敢恭维,但偏偏红遍了整个美国。个中原因就是他敢于表现自己,在平民选秀节目“美国偶像”中很认真地耍宝,让所有美国人都认为,只要坚持自己的梦想,谁都能成为平民偶像。就这样,这个似乎有点智障的人就一夜之间红遍美国。 其实,整个“美国偶像”的定位就是这样,让美国人感受到一种民主的氛围,让他们感到只要努力就能成功的朴素观念。 美国精神就在这些和人们关系最近的、最平易近人的娱乐节目中得到了最全面的彰显。且不说美国精神的体现是不是美国政府强加给娱乐产业的条件,起码美国的娱乐大腕们非常了解美国人的心理,他们知道美国人需要什么样的娱乐方式,更知道美国人认同什么样的价值观和精神体系。如果没有价值观和精神体系作为支撑,即使美国的娱乐再富有创意精神,也很难得到全体美国人的喜爱。 其实,这种价值观的认同在最近又有很明显的体现,那就是今年捧得无数奥斯卡奖项的电影《贫民窟的百万富翁》。这部影片之所以取得了如此大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其切合了金融危机的现实,在娱乐人们的同时,更能给很多人带来信心,让观众相信,无论当前的经济环境多么不尽如人意,只要有坚持的心态就能取得成功。 跟风、模仿以及崇拜 中国电影的好莱坞之风早就让很多人看在眼里,近些年的中国电影大制作也赚得了无数票房。然而,中国电影的大制作却总让人批评。为什么?无非两点:要么空有外表没有思想;要么将思想不经过包装赤裸裸地展示给观众。这两种方式都让人难以接受,相比而言,中国的综艺选秀类节目对美国模式模仿的倒是挺好。 自从超女火了以后,国内各种类型的选秀节目就层出不穷,虽然多数都不了了之,但最初模仿美国模式的主办者都赚了个盆满钵满。如果说最初在国内搞这种模式的(例如湖南台)是属于模仿,那么后来的就纯属跟风了。模仿者能够胜出,跟风者必然失败,因为模仿者怎么说也是国内吃螃蟹的,而跟风者则是在这个市场饱和之后才看到商机,已经晚了。 为什么“美国偶像”类的娱乐节目能得到这么多人的关注?为什么国内的模仿者和跟风者最终却都以失败告终?这是有深层次原因的。 “美国偶像”由英国金牌经理人富勒旗下的19娱乐公司和德国媒体巨头贝塔斯曼下属的FremantleMedia北美公司联合制作。从2002年起在福克斯电视台连播4季,不仅成为当今美国最受欢迎的娱乐节目,而且铸就了一套“赚钱如流水”的商业模式。按照富勒的话说:“我们要赚尽娱乐产业链上的每一分钱。”确实,“美国偶像”从开始的选秀到后期的演唱会、唱片乃至品牌授权等,几乎每一个环节都有丰厚的收益。节目当中广告就更不用说了,那是节目本身赚钱最重要的法宝。 反观国内的“超女”、“快男”以及一系列还没成名就夭折了的娱乐选秀节目,他们并没有很明晰的商业模式——起码没有将节目长久做下去的决心和毅力,因为“美国偶像”再怎么火热、再怎么赚钱,它都有一个底线。但国内的这些娱乐节目却为了一时的收视率而大肆炒作,乃至产生一些黑幕操作,最终自败其身。 中国的娱乐就是中国的,不要试图去崇拜国外的模式。我们可以借鉴甚至模仿,但那都不是万能的,只有结合中国自己的特色才能获得最后的成功。 让娱乐回归中国 娱乐其实很简单,只要能从娱乐节目或者娱乐项目中获得快乐就足够了,甚至娱乐或被娱乐的人无需从中得到更多的精神或其他东西。但由于娱乐的商业化和产业化,原始的娱乐已经变得几乎不可能实现。所以,在这个时候,我们的娱乐工业开始去向国外取景,希望能用国外的先进娱乐模式为自己赚钱。虽然说娱乐无国界,但因为文化的差异等问题,娱乐也总会出现水土不服的情况,比如在国外搞得风生水起的选秀节目,到了中国就变成了一场闹剧,以至于草草收场。最后虽然造出了几个明星,也惹起一大堆的是非争议。说白了,娱乐最终是为人民服务的,不能为人民服务的娱乐项目自然不是好的娱乐项目。所以,中国的娱乐大亨们需要做得应该是将娱乐的方式和对象准确定位在国内。 让娱乐回归中国,让娱乐回归创意,即使套用了美国的模式,最终还是要生产出属于中国的娱乐。这,彩色中国娱乐业的道路。